去年10月份曾在專欄裡寫到「視頻社群化的時代新契機」,當時引用碧昂絲在9/5於Facebook和YouTube上發送的4分鐘視頻,在開始的4小時裡,Facebook使用者觀看這段視頻達240萬次,而在YouTube上,同樣時間只有幾千次觀看的對比,當作「視頻社群化」時代開始來臨的最佳案例。
時間點距今短短2個月,近日許多國外媒體紛紛以:Facebook向Youtube開戰的角度報導,一則則斗大且壓迫性的標題,不難嗅到彼此之間散發的硝煙味。
今年年初Facebook發布的統計數據中有超過12億的用戶,50%以上每日都會看視頻。而Facebook影片每日超過10億的點擊人次,其中有65%是在移動設備上使用。Facebook除了收購視頻傳輸公司QuickFire Networks解決視頻傳輸問題,也企圖研擬出將影音換化成獲利的有效方式。
天下雜誌在2013年3月曾報導過:「擊敗臉書,奪取社群市場,一直都是谷歌的策略目標之一」,似乎暗示了視頻再大,真正具有影響力的還是社群。在Youtube還沒有太多往社群靠攏的動作時,Facebook推出影音自動播放功能並且更注重行動端,影音內容創作者也悄悄的移轉著戰場。值得一提的,動態裡自動播放的影音預設無聲,只有在點擊後才會出現聲音,實在是太討人歡心了,從這一點我就相當看好它。Facebook的視頻社群是否真是能威脅在全球「視頻」布局近10年蟬聯第一的Youtube?的確不難想像。
2005年創立的Yuotube一直以來都是台灣傳統電視以外收看影片的主要來源,而讓Youtub播出,已經是傳統電視為迎合新媒體,一種自我安慰的作法,但如果連Youtube都面臨視頻社群化的壓力,而且時序越逼越近,台灣影視產業是否才有機會出現不同的翻轉?深受播映渠道限制的獨立內容也才能看見新出路。
2014年底一部因為「社群」效應而火紅的的電影「名嘴出任務」(The Interview)是個值得參考的案例。
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這部具爭議的諷刺北韓喜劇,因為政治性的因素所以一反傳統的從Google Play、YouTube Movies、微軟(Microsoft)Xbox Video、iTunes、VUDU、沃爾瑪(Walmart)數位隨選視訊服務、PlayStation Network、亞馬遜即時影音(Amazon Instant Video)和專設網站線上收看,因為新媒體讓索尼的出品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線上電影。
身為全世界Facebook使用率最高的台灣,有將近50%以上的台灣民眾使用。令人深思的是:如果越多的視頻內容從社群影音出發、用行動載具思考,則可以預見的是有更多的影音將會在Facebook脫穎而出!有更多的素人明星、獨立製作、社群媒體反向成為主流將會被實現。樂見其成二大網路陣營的對陣較勁,不管誰能勝出,未來台灣的影音內容形式將會全面性的大不同,且一定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