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即時、以客戶為中心,在消費者每天的生活環節中,透過科技載具、數位平台把最好的服務送上。未來性企業不再只關心用技術來改造組織,他們都在思考如何將自身專業與更多的專家結合,在未來強調「我的經濟」時代,塑造產業位置,打造全新的商務模式! 回想一下5年前,你的日常行為是什麼?多數人可能剛買了一支智慧型手機,開始探索著App到底是什麼東西。而現在,也許你已經沒有那麼熱衷下載新的App,但不論是跟朋友聊天、查詢路況或公車路線圖、看個有趣的影片,或是買件周末出遊要穿的衣服,都會用到這些App。原來我們遲疑的數位經濟,早就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 新產品的創新與生產曾經改變這個世界,比如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但時至今日,大多數產品的變化都只是強化現有的產品類別或加以修改,而不是創造出全新的類型。那麼接下來這個世界需要什麼? IBM每年所進行的「全球CEO調查報告」,問到對企業未來營運影響最大的變革因素是什麼?在2010年時,科技因素僅在第三名,但2014年時已成為第一名。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也在「2015全球大趨勢」報告中提到:「好日子結束了,企業都必須做好準備,迎接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具挑戰的一年,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將被數位革命撼動。」 我的時代、我的科技 科技不只是科技,數位革命也不僅僅是資訊的傳輸。穿戴裝置、家電、燈泡、汽車,越來越多的載具及平台,將人們連結起來,而連結的中心點就是每個人。 「未來的商務世界將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形成『我的網路』(Internet of me)的環境。」知名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科技願景部門董事比茲(Michael Biltz)指出,這不僅是所謂的個人化時代來臨,更是一種企業與消費者新的對話型式誕生。他比較,4年前僅有36%的企業認為關注使用者體驗,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而現在90%企業都將使用者體驗當做重要的經營策略,另外也有60%的企業表示,他們正在尋找可以帶來正向投資報酬率的個人化科技。 一面思索,一面前進。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就提出他的觀察:過去在以PC為主的網路時代,人們對「多」有期待,但是在一個越來越行動化、連網化的環境中,就不會這麼做了。「我們會看完1,500件衣服後才決定要購買嗎?」他以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角色比較,過去在做電子商務,只會想說要把整座森林搬過來,讓使用者自己找樹,「現在我們得要知道使用者要找的是哪一棵樹。」 在這樣的變化之下,企業在提供服務時必須更快地辨識出消費者是誰、人在哪裡、做什麼事、喜歡哪些東西,然後再透過科技裝置提供好的應用,讓消費者可以更省時、省力地進行交易與對話等互動。 平台力就是創新力 埃森哲公司的「數位商業時代:伸展你的邊界」(Digital Business Era: Stretch Your Boundaries)報告中就指出,未來的人們將在兩個世界中穿梭遊走,一個是具備智慧化、個人化的虛擬世界,另一個則是強調互動、體驗的實體世界。也就是說,企業該做的是定義服務的多方對象,把自己轉換成平台角色,去有效整合不同科技,才能滿足客戶的深層需求,「企業所有擁有的心占率(mindshare)越高,對於消費者口袋的占有率(wallet share)也就越高。」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如何利用開放API與資料的機制,將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埃森哲的調查發現,72%的企業在未來的兩年內,會考慮與商業夥伴進行數據資料的整合。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指出,「創造未來的最好方法是集萬眾螞蟻之力,而不是請一隻大象幫忙。」他舉例,阿里巴巴帶動了草根金融力量的崛起,完全瓦解資本主義的「華爾街」模式...Mor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