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三一八小氣旋vs.亞投行大氣候


【跟我學日語—高級報】每週文章介紹日本相關資訊,讓你不僅可認識日本,更可藉由閱讀文章來加深日文程度。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5/08 第34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最後一哩的陪葬品
聯合報社論 聯合/三一八小氣旋vs.亞投行大氣候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金融業必須整併才有出路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推智慧電表 不該意興闌珊
民意論壇 長痛?短痛? 英國選民兩難
綠主打長照…錢從天上來嗎?
轟蔡空話… 藍營端出菜了嗎
有媽的好 當爸才懂
聯合筆記/政壇師傅
台青發聲 兩岸心開始
願柯別仇商 留住金雞蛋
「維持現狀」的老故事
進軍熟齡劇 台快踩油門
拒絕耗水費…大廠寧漲水費?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最後一哩的陪葬品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長照法》草案在立法院躺了四年,至今無法通過,每次都被民進黨卡住。推動此案最力的藍委江惠貞說,民進黨卡長照法,就是要留著自己用,不讓這個法成為國民黨的「政績」。

簡單說,長照立法走不完最後一哩路,是要為蔡英文的最後一哩陪葬。讓它過,長照制度將會被寫成國民黨的德政,讓藍軍加分;卡住它,國民黨政績少了一項,俟民進黨來日執政再通過,還可標榜為自己的萬世功德。一來一往,在政治算計上,卡長照自是綠營穩賺不賠的生意。

問題是,這樣的算計,眼裡就只看到政黨的利益,看不到全民的福祉。廿年來,台灣人口嚴重老化,許多家庭為了長者或殘病家人的照料焦頭爛額,甚至屢屢發生弒親的悲劇,原因就在長期照顧者心力交瘁,不堪負荷。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居然還一心想著自己的勝選,寧可把沉重的照護擔子丟給全台民眾,何其冷酷!

目前朝野唯一的爭執點,只在該法第十五條,關於長照基金的來源。國民黨希望用政府預算、菸捐、健保費,並銜接保險法來支撐,民進黨則堅持加徵營業稅及遺贈稅來支應;兩相比較,完全看不出民進黨的提案有何棋高一著。何況,江惠貞認為,與其卡在單一條文而使《長照法》無法過關,那就不如刪掉第十五條,先使法案通過再說;但綠營對此仍然不鬆手,非要將全案卡死。

為了蔡英文的最後一哩,竟要將廣大民眾的福祉與權益一起賠上,這是什麼心理?值得玩味的是,工於精算的不只蔡英文,還有在關說案中絕地翻身的王柯二人:王金平在朝野協商中保持曖昧,放眼自己的總統大位;柯建銘則藉護航小英,徐圖下屆國會議長。這場大戲,民眾看得懂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三一八小氣旋vs.亞投行大氣候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亞投行依其名稱旨趣,是「投資亞洲」的銀行,但三月歐洲諸國倒戈,卻彷彿一齣「投奔亞洲」的劇碼。這場演出或可名之為「投亞事件」,它不只反映了全球權力格局及投資重心的遷移變化,也映照了台灣現下的「反中」、「仇中」氛圍的突兀與失時。

「投亞事件」與去年的「三一八學運」形成相互詰問的情狀。兩者相隔恰恰一年,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想像,亦是兩種政治形勢的擺盪與撞擊,更像一次左右對話:「三一八學運」吹起反中號角,企圖在海峽兩岸割開更深的阻隔;「亞投行」卻描繪西方諸強歡欣奔來,反中似乎大昧於形勢。

「三一八學運」顛覆了台灣內部的政治生態與語彙,逼使各路人馬噤聲止步。例如,蘇貞昌不得不黯然退出總統爭雄行列,它拱出了蔡英文超高聲勢,二○一六於她幾如探囊取物;藍營則是風雨如晦,應披掛上陣的卻躑躅再三。事實上,放在全球的格局上看,「三一八學運」不過是台灣內部的小氣旋,其暴風半徑僅及台灣方圓數百里;相形之下,「亞投行」卻是全球性的風潮,除了北美,席捲了五個大陸。

三一八的導火線,是對「中國崛起」的一次劇烈反應;遺憾的是,它選擇從否定、閉鎖的角度出發,而不是選擇剖析和面對。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思考框架顯得單薄與脫節:即認為中國只是一隻剛甦醒的睡獅,而美國的單極全球霸權足以馴服這頭野獸。亦即,它以為可在美國若即若離的撐腰下,只要及早構置法規障礙,即可將中國大陸永遠摒於海峽彼岸。

然而,英國三月在亞投行「脫美奔中」的演出,宣告了世界權力版圖已經變遷的現實,東方沉寂逾百年的古老帝國已以新的面貌崛興於世,不只是中國,印度亦雄心勃勃。如果說,「投亞事件」是對「三一八學運」全球形勢認知偏差的一次匡正,並不為過。

三一八並非全無貢獻,它呼喚出若干新的公民價值和新世代理想;然而,對於台灣未來的歸趨,它卻以年輕氣盛強作解人。事實上,「投亞事件」折射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權力構圖正在崩解,同時也宣告單極權力圖像已無力支撐太陽花一廂情願的政治想像。

西方學者早已預測了新的世界權力光譜,一年多前美英國際關係學者雷奇與勒博合著的《再見霸權:全球系統裡的權力與影響》一書,即預言地球將以「歐洲主導全球制度規範」、「中國穩定全球經濟」、與「美國提供軍事安全保障」的三大支柱體系前行,不再由美國主宰所有全球性事務。

其中,「中國穩定全球經濟」的預言,正可透過「投亞事件」顯示:美國不再是驅動世界經濟的引擎,多年以來透過多國自主分工,以美國市場為產品最終消費去處,但所賺取的外匯卻又購買美國債券,讓美國持續消費的模式,在金融海嘯中禍殃全球的問題不輕。此際,亞洲亟待部署的基礎建設開始受到各國的注目,認為可以供輸全球新的經濟動力。

這個趨勢,也讓日本極度焦慮。作為美國堅定的安全同盟,日本雖未加入投亞行列,甚至加快步履與美國展開TPP談判,但安倍晉三不斷求見習近平,終於在雅加達舉行了兩人上任後最長的一次會面,而安倍也宣示將思考加入亞投行。

三一八學運所噴發的反中、仇中情緒,確實不難理解;然而,若以為「反」就是解答,卻大謬不然。真正要做的,是重新梳理兩岸經貿關係,破除少數政商集團壟斷兩岸交流利益,並設法找到台灣在中國全球戰略位置變化中的新角色和利基,台灣才不會因抗拒面對中國而遭到世界邊緣化。汲取了學運能量的蔡英文,在此其實完全缺乏領先群眾的觀點,她躲躲閃閃地宣稱要「維持兩岸現狀」,其實是認知上察覺外在形勢已變,但行動上卻跳不出舊有框架。

三一八的小氣旋,或許足以將蔡英文推上寶座,但亞投行的大氣候,卻勢必讓蔡英文的治理難以為繼。打開亞投行的鑰匙,仍在「九二共識」;「九二共識」依然站在蔡英文與民進黨的前方,讓他們無從迴避。而台灣,也必須辨明小氣旋與大氣候的區別,並作出抉擇。歷史的機遇總是靜默而來,蔡英文與台灣社會都須謙卑地向內心探問。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金融業必須整併才有出路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金管會最近表示,金融整併政策轉向,將由民營金融機構間整併的「民民併」取代「公公併」。金管會預計本月底對外宣示,同意金融業啟動公開收購,但首次投資門檻須從25%拉高到51%,且被收購對象傾向不含泛公股銀行或金控,同時也不歡迎非合意收購。若最後政策如此,被併對象不能是泛公股銀行或金控,而且必須目標公司的董事會可以接受的案件,這凸顯了台灣銀行業結構的限制,以及金融政策施展上的魄力不足。

台灣銀行業結構有二個特性,首先是政府控制比例高,其次是個別銀行的市場占有率偏低;而二個特性交乘效果是,銀行業的競爭力有待加強。

政府所控制的銀行資產,包括政府持股超過50%或掌握一半以上董事席位者,共有八家,約為所有銀行業(39家)資產的一半。以去年底的資料,前四大銀行只有一家民營銀行,前十大銀行只有三家民營銀行,而且前四大銀行的市場占有率約為28.8%,低於亞洲各國的四成以上。

因此,就亞洲地區而言,即使在台灣算是大型銀行,到了國外只能算是中型銀行;而且銀行過多集中於官方掌控下,在配合政策與相關非專業運作,使得這些銀行的發展綁手綁腳,進而集中於傳統銀行業務導致競爭力未見提升。

在亞洲銀行業的發展,合併或收購是重要的手段,並且積極往國外發展,例如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其中,新加坡原來有十家銀行,在十餘年前,政府主導整併成三家,也都揮軍向海外發展,形成亞洲地區性活躍銀行。台灣銀行業雖然也有一些併購活動,但是相對消極,主要原因是,2005年當時執政者喊出泛公股銀行、金控家數減半的「二次金改政策」,因陳水扁總統涉嫌貪瀆,引發軒然大波而未執行成功,導致2008年政黨輪替後國民黨政府不敢再啟動出售泛公股銀行的整併計畫。

去年金管會設下金融發展目標,希望在三至五年內,促成一至二家國內銀行成為具指標性的亞洲區域性銀行(簡稱為打亞洲盃)。

由於金融改革前車之鑒,只好尋求泛公股銀行間的整併(公公併);去年3月當時的行政院江院長在立法院宣布公公併的政策方向,以利泛公股銀行打亞洲盃,之後馬總統亦肯定金管會「鼓勵打亞洲盃」的金融發展政策。但是,一年半過去了,連最簡單的公公併都一家無成,更何況擴及其他併購。

台灣銀行業要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是整併,雖然政府出售泛公股銀行股權給民營銀行很難操作,我們還是覺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泛公股金控與民營銀行可以促成整併,並據此向亞洲發展,是一條應走的政策方向。再者,金管會雖然同意金融機構的公開收購活動,無奈的是被收購的對象不能是泛公股銀行或金控,而且民營金融機構之間的整併(民民併),也不必限制太多,亦即不管被收購對象的董事會接受或不接受,應將結果交由所有股東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的二大民營金控今年預計有上限800億和500億的現金增資,而在此時金管會啟動民民併,可以讓它們有較大的發揮空間,這倒是可以接受的方向。

金管會應該拿出魄力進行金融改革,如果沒有突破現況的考驗,即使我國銀行業者可以赴亞洲發展,又如何培植出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只有進行以整併為核心的金融產業結構再造,出去打亞洲盃才有機會。公公併成功的條件是,執政者受人民託付,公平處理各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而民民併則著重於公平公開的程序、合理溢價、小股東與員工權益保障。

這些工作都相當艱巨,但若長久未啟動,台灣銀行業的競爭力與發展就受到局限,走出去打亞洲盃也將成為口號。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推智慧電表 不該意興闌珊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還沒入夏,供電吃緊的警報已經響起。台灣電力供應有兩大支柱:電源開發與負載管理,前者因為反核四、反燃煤發電,讓國內電源開發逐漸走入死巷;後者是要平衡用電高峰與離峰的差距,減緩電源開發及降低供電成本。

推動智慧電表與智慧電網,就是負載管理最重要的一步;在新電廠難蓋的情況下,若能做好負載管理,也能幫助穩定台灣供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慧電表是電子表加上傳輸功能,可記錄與傳輸用戶每分鐘的用戶用電資訊,為電力公司省下抄表人力,還具備減少全國停電時間、降低線路損失、改善供電瓶頸、提升再生能源可併接容量等優點。

最重要的是,配合住戶安裝智慧電表,電力公司規畫時間電價制度,拉大用電離、尖峰的價差,以價制量,鼓勵民眾在尖峰時減少用電。

若能做好負載管理,電力公司或許可以延後開發新電廠,或減少使用成本較高的尖載發電;大家一起做好尖峰負載管理,台電就不用一直蓋新電廠。

但台灣近年陷入一種「只問成果,不問過程」,「只管批判,不提解決方案」的情境,反核電與燃煤發電,但也反對調漲電價;一方面批判台電怠惰,不做負載管理,另一方面卻要虧損2000億的台電自行籌措財源,投資千億安裝智慧電表。

根據電業法,電表屬於電力設備,由電力公司負擔,但智慧電表的價格是傳統電表的六到七倍,外界掐住台電的獲利,政府又未積極從旁協助,台電對智慧電表的態度,自然是意興闌珊。這是國內電業的負循環。

台灣資通訊人才濟濟,政府可提供廠商研發智慧電網相關設備的租稅優惠,提高廠商深入研發的誘因,降低安裝智慧電表、推動智慧電網的成本。

台電不應以數萬戶的測試結果,否定智慧電表的效益,政府更不應冷眼旁觀,應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台電做好負載管理;政府、台電、企業,都必須以長遠眼光來看國內推動智慧電表與智慧電網的效益,這才是國內電業該有的正循環。

   
民意論壇
長痛?短痛? 英國選民兩難
黃琛瑜/淡江大學公行系助理教授/聯合報
「如果我沒來這裡,今晚我就沒東西吃了。」一位食物銀行的受惠者如此表示。受到經濟衰退與財政撙節的影響,英國每年依賴食物銀行的民眾,估計高達百萬人次。飢餓,竟成為這個西歐富裕國家難以下嚥的苦果。

二○一○年英國的預算赤字,創二戰以來新高。過去五年來,英國的預算赤字已減少一半,但仍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達五.七%,高居歐洲第三。

二○一五年的英國,政府赤字與貧富差距,成了英國大選兩大政黨的共識與歧見。一方面,保守黨及工黨皆支持繼續財政撙節。另一方面,減赤力道與縮小貧富差距的方式,兩大政黨大相逕庭。右派的保守黨主張大幅削減支出,並透過增加就業,使民眾得以創造財富並擺脫福利救濟。左派的工黨,強調精簡的財政撙節,並主張透過富人增稅和窮人減稅,減緩貧富分化。

長痛或短痛,英國民眾面臨選擇的困難。

民調顯示,兩大政黨的支持率皆僅三成多,且單一政黨取得過半席次的可能性不高。本次英國大選,因而成為一個困難的選擇。

英國的經濟沉痾,使移民成為政黨找出的代罪羔羊。歐盟則化為唐吉訶德眼中的巨人幻影,政客化身騎士與其決一死戰。保守黨、工黨、及自由民主黨針對移民提高門檻,並縮減移民福利。保守黨更做出承諾,倘若勝選將舉行英國續留歐盟公投,對英國與歐盟的未來投下巨大變數。英國獨立黨更是打著反移民及退出歐盟的大旗,遊走國家利益與種族主義之間。

本次大選難以預測,除兩大政黨陷入苦戰之外,小黨的崛起亦為原因之一。上屆大選中,自由民主黨成為造王者的關鍵少數,並入主聯合政府,其角色因此不容忽視。近年發展快速的英國獨立黨,對保守黨的選票基礎造成威脅。蘇格蘭民族黨於蘇格蘭獨立公投後聲勢大漲,對蘇格蘭地區的工黨票倉產生吸票效應。此外,威爾斯黨與綠黨於電視辯論中,兩黨女性黨魁沉穩清新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

兩黨制為英國政黨政治的傳統,但本次選舉猶如將擂台賽變成綜藝秀。

英國選舉制度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該制度有利大黨而不利小黨。短期而言,英國小黨獲得的席次,仍無法與兩大政黨所獲席次相提並論。然而,長期而言,小黨的崛起,將使兩大政黨的選票基礎遭到侵蝕,進而牽動英國政黨政治的板塊運動。

十四世紀英國詩人蘭蘭於詩作《耕者皮爾斯》,針砭當時社會各階層的腐敗,強調辛勤工作與憐憫的美德。從柴契爾的小政府,到布萊爾的第三條路,乃至卡麥隆的大社會,都無法超越左派與右派的對立。映照英國現況,自立自強而不耽溺福利,以及悲天憫人的仁慈精神,兩種美德的結合,或可跨越左右派的政治局限。一如蘭蘭詩中寄寓,道德的自我昇華,將成政治的最後救贖。

   
綠主打長照…錢從天上來嗎?
沈政男/醫(台中市)/聯合報
立院朝野協商長照服務法草案屢屢破局,癥結在於民進黨堅持以增加營業稅充做長照財源,不認同國民黨的全民長照保險。

到底台灣長照一年需要多少經費?從日韓經驗顯示,約需醫療支出的五分之一,以此比例換算,台灣開辦全民長照服務以後,每年需支出一千億左右,然而民進黨的增稅方式,只能籌措兩、三百億,遠遠不足。

為什麼民進黨認為長照每年只需花費兩、三百億?他們的理由是機構型長照才需高花費,台灣應該走社區型長照路線。這是錯誤觀念,因為日韓等國的長照保險支出,六到七成都花在社區型照顧,但還是需要這麼多費用。

失智失能老人家的照顧,當然以居家服務、日間托老這些社區型照顧為骨幹,一方面成本較少,老人家接受度也較高;但隨著病程進展,來到重度障礙,家屬難以照顧,這時全日機構照顧還是免不了,不可能只有社區型。

蔡英文日前說,長照是民進黨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卻不明講長照財源從何而來。如果蔡英文反對長照保險,只願以增稅方式做社區型長照,那麼重度失智失能老人家要誰來照顧?長照財源缺口又如何補足?

   
轟蔡空話… 藍營端出菜了嗎
余豈/大學教師(嘉義市)/聯合報
「朱習會」落幕了,雖然攸關國民黨下次總統大選,但是朱立倫拋出「同屬一中」的論述,又被美聯社詮釋為「終極統一」。所謂「同屬一中」,到底是哪個「中」?

我忽想到近日讀到的樂評軼事:

大作曲家普羅高菲夫批評德布西的音樂是「果凍」,「而且只有做果凍的人知道他在做什麼。」又說,新古典主義的史特拉汶斯基「學巴哈寫奏鳴曲,但臉上多了幾顆麻子!」

但是這三位音樂家,都如三國的曹魏、蜀漢及孫吳,各闖一片天,後世不會在乎他們之間怎樣看對方。所以,已處於弱勢的國民黨,在兩岸政策若沒有新論述,至少在講法上得拿捏斟酌,別弄得滿臉麻子。

從台灣角度來看,去年太陽花運動和九合一選舉大敗後,「公平正義」才是本地人民注重的施政亮點。所以,柯文哲才會在此時又贏了旅遊網站票選,打敗幾名國外「高大帥」,擄獲婆婆媽媽的心。國民黨如何把其自傲的兩岸經貿合作,轉化為民眾確實有感的「福利」,確實是一大挑戰。

從七十年前抗日、到偏安台灣、再到「一中」怎麼表,國民黨最大盲點,乃是一直站在自己觀點向外看,最後只有自己人相信自己人說的話。

朱立倫若懂得借鏡柯文哲,應趕快著手內政,把兩岸論述變成民眾在生活裡感受好處的真「紅利」,而非玩些「一中」如何各表的文字遊戲。畢竟,當年喊「國共不兩立」的,是國民黨,如今又要「國共一家親」的,也是國民黨!

朱立倫承接國民黨諸多歷史原罪,唯一能正面解讀的,大概就是中國大陸突飛猛進,已非吳下阿蒙,而卅歲以下年輕世代,成長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他們不恐共、不像老一輩覺得大陸需被台灣「拯救」,甚至根本把對岸當成實現人生夢想的舞台。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至今撲朔迷離,實在說了吧:朱立倫若想選總統,必須破釜沉舟,倘若用漂亮言詞包裝「帶職參選」只會被譏為矯情,更難抵「怠職參選」的批評。

朱立倫去年十二月上任市長,到五月底也不過八個月,相當於四年任期的八分之一,用教育界的算法,就等於學生註冊讀大學,一個學期就打算落跑,既占名額又不肯光明正大向校方表達走人意願,造成校方教學與經營的困擾。

總之,藍營想勝選,須有突破性的改革。

國民黨除了批評選舉對手、甚至電視與媒體都在扭曲、抹黑、斷章取義之外,也該自我反省對民主體制的現代化,有何積極理想?對於社會分配的正義又有何實際手段?先把人民關心的政策內容徹底講清楚,才能談勝算。

   
有媽的好 當爸才懂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聯合報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每年母親節前,想起這句話,感受特別深刻。為人父廿年來,對孩子的付出,才深深體會母親當年的苦心。

母親是十足的村婦,質樸而善良,平凡中卻充滿智慧。她從不把對子女的愛掛在嘴邊,而是用行動表示。念高中後,一直在外地求學,每天靠著電話和母親報平安。每次放假回家,要返校搭車,母親總是打包所有水果,要我帶走。

因為我國小就開始,常常喜歡結黨欺侮女生,或動輒對同學動粗。小學五六年級的導師,還曾跟同學父母提過,我是班上的大惡人。這話當然會傳到父母耳邊,但母親從沒質疑過他兒子的善良單純。在母親的包容與成全下,升國中後,叛逆期結束,開始「志於學」,一路讀到師大。

母親的包容與相信,讓我沒有走上歧路,讓我擁有自信。母親節到了,願天下為人子女者都能體會母親的辛苦與愛,及時行孝。

   
聯合筆記/政壇師傅
李春/聯合報
瞭解今天的中國和中共,還得回過頭去看歷史。中共建政六十多年,分做一個個階段,其中極大影響著今天中國政治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段,因為這十多年來中國當朝者,多在那時步入政壇。

在那階段,還有個對今天有著深刻影響的政治現象,叫高幹子弟投奔「政壇師傅」。

大家都知道的,是習近平一九七九年進了國務院辦公廳,然後去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任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飆秘書之一。

而王岐山再晚一點,一九八二年從中國社科院,調到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跟的是農村改革大家杜潤生。薄熙來跟王岐山前後腳,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調進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中共中央辦公廳當了二年多秘書。

這一政治現象,是因文革後老幹部回朝,但都年齡一大把,提出交接班要求,當時認定,老幹部子女跟著他們受苦了,該安排他們接班了。所以各家都選出至少一個子女,又各自為其找到政治師傅。

對當年那段歷史,多數當事人諱莫如深,但由一個退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經歷,以及他第一位政壇師傅的傳記,可探知一二。這位前政治局常委,就是曾慶紅,他的首位政壇師傅,是「獨臂將軍」余秋里。

香港最近出了一本《余秋里傳》,其內容雖未詳陳曾慶紅做余秋里秘書的一段歷史,但不少章節中,可挑出余曾關係的軌跡。

曾慶紅一九七○年代在北京市國防工辦任技術員時,獲調到余秋里身邊,給當時主持國家計委的余秋里當秘書。一九八一年隨余轉到國家能源委,還是給余當秘書。其後在一九八三年,有石油部外事局聯絡部的職位,自此留在石油領域,直到調任上海。

《余秋里傳》中可以發現,余秋里和曾慶紅同為江西吉安人,兩人老家距離不過十公里。余秋里參加革命,引路人是曾延生,曾延生是曾山的胞兄,曾山與余秋里有戰友之誼,曾山就是曾慶紅的父親。

曾慶紅曾在一篇文章中說,「秋里同志又是我的老首長,在廿世紀七○年代末,我被組織上調到余秋里同志辦公室擔任秘書,與他朝夕相處了三年,他的言傳身教使我深受教育,終身受益。」

余秋里曾任政治局委員、副總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這樣一位政壇師傅,不易找到。

   
台青發聲 兩岸心開始
呂謦煒/大學生(台北市)/聯合報
筆者是參與此次「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青年代表,當媒體關注朱習會種種時,似乎少有人關心這次會議的重心在青年與基層。

在分組討論中,我以「兩中一青」(中低收入、中南部、青年)身分發言。就中低收入部分,我指出,應讓經濟弱勢群眾,有機會與能力分享兩岸交流的福祉,直接與底層民眾接觸,了解更多台灣民眾的真實想法。

就來自中南部的經驗,對於總是以大陸市場來說服民眾交流,其實理由並不充足,缺少了情感的厚度與溫暖。大陸不是常講「兩岸一家親」,那為什麼不能從「心」做起呢?

有些年輕人對兩岸交流持不同意見,大陸不應該排斥或指責,而應深刻理解其理由何在?其歷史記憶與價值認同是什麼?將這群人拒之於門外,無益於兩岸交流的未來。除了我發言外,也有代表提出應廣納各黨各派,乃至台灣「第三力量」的青年建言,為兩岸問題找新的可能。

這些直言無諱的建議,毫無保留的講述給陳德銘等大陸代表聽,並獲得認真的思考與回應。透過此論壇,試圖讓對岸理解台灣青年的思維,我們不卑不亢地努力。我堅信:務實不是示弱,開拓不是賣台,青年將會在兩岸關係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願柯別仇商 留住金雞蛋
吳榮鎮/大仁科技大學副教授(屏縣/聯合報
朋友常會問我:美國的經濟制度為什麼能夠讓賈伯斯這樣的企業家,從一開始就有信心能夠執行他們的夢想計畫?

我總回答他們:這是因為美國的企業家,信任美國的經濟制度、法治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而且不擔心他們的財產權安全問題。

企業家可以確信,沒有一個的濫權或貪瀆政權,能夠掌握權力,隨時改變遊戲規則、敲詐他們的財富、威脅他們的企業安全。否則,企業家們如對政府產生不信任感,就會像下蛋的母雞移巢,異地而安,不在他們生長的土地生下金雞蛋。

除了經濟制度、法治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之外,決策者的意識對企業家的投資動能,更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諾斯就指出:意念、認知、意識形態,對經濟制度變遷的重大影響,在現實生活中會影響決策者的行為和動機,會決定政府的成功或失敗。

對照企業家對美國的經濟制度、法治穩定性和持續性的信任,「卸責、貪婪和忌恨」,一直是台灣各行各業的意識印記。尤其,當下的台北市處理五大BOT案的反商、仇富的意識,已讓企業家們倍感憂慮。因為企業家幾乎已被醜化為「財團」。柯文哲的一句「合法不合理」,極盡語言的霸凌,醜化、抹黑,卻無視商業契約和相關法律的規範。

增進企業家投資台北市的動能,並有信心的執行企業的夢想計畫,應該是全體市民和所有企業家的共同願景。因此,市長柯文哲不應背叛台北市民的期許,要面對的是:檢討市政府有無藉機濫權及依法行政處理五大BOT案?如何化解企業家對台北市政府信任度的質疑?這個質疑是:企業家擔心:是否有親疏之別,讓友好企業或貪瀆政客假借台北市政府改革之名,掌握權力,聯合市政府改變遊戲規則,威脅他們事業經營的安全?

   
「維持現狀」的老故事
湯宜諧/九秩老人(台北市)/聯合報
民國五十年代,流行一則「維持現狀」就是「落伍」的故事。

那時還未實施九年國教,國小五、六年級生日夜忙著補習。有位學童在周記中說:如不努力,仍維持現狀就要落「五」了。老師改作業時,把五字打上紅╳,並在句旁寫一「武」字。學生家長發現後,在周記簿上寫道─

學生落伍(五)一半

老師全部落伍(武)

世界是平的,也是動的,分分秒秒都沒停過,不會維持現狀。蔡英文主席拒絕九二共識後,堅稱「盡力維持現狀」。現狀真能維持嗎?果若「堅持」、最後是落「五」一半,還是全部落「武」。

   
進軍熟齡劇 台快踩油門
李學文/科技媒體專欄作家(台北市/聯合報
近日常聽到有人在討論大陸劇的盛行,好奇心的趨使下,我也瞧瞧究竟,其一為「離婚,好嗎?」該劇於騰訊視頻播放已超過十六億次,開播不到一個月,刷新視頻網站獨播紀錄。

我很好奇男主角的年紀,印象中在「趙氏孤兒」中飾演程嬰的吳秀波,應該是大叔吧!一查嚇一跳,他已年近半百。

第二部電視劇叫「大丈夫」,是由王志文、李小冉等主演,據資料顯示王比吳還多兩歲,讓我好生羨慕,大陸居然可接受一個不算帥哥、年齡不小的男主角。

你能想像在台灣,除了偶像劇外,有誰願意投資拍攝以大叔為主角的戲劇?不都說台灣是銀髮少子的市場?熟年在台灣為何就不能是訴求對象嗎?

近日拜松菸之賜,文創成為熱門詞彙,只是人言言殊,對文創的定義不同解讀,治絲益棼,導致整個社會對其更莫衷一是。

其實,筆者的想法很簡單,不用捨近求遠,如果一個國家連普羅大眾最能接受、歷史最悠久的戲劇,都沒有辦法形成一個蓬勃的生態,更遑論發展其他領域文創?君不見,世上有那個文創發展成功的國家,有一個萎靡不振的影視產業?

近日,廣告上又見到暌違已久的李英愛,讓我想起大長今韓劇,及與一位業界前輩的對話;「如果台灣也有一集八百萬的預算,就不會被大長今專美於前了」,前輩說。是嗎?我心中疑問:我看到的不只是高製作預算,更是南韓紮實戲劇產業,怎麼說?

從編導演來自原汁原味的本土,不假外求他國演員,到小長今、中長今、大長今,跨越幾個世代,其中的龐大的老中青小演員陣容,不需年輕演員化老妝、老演員故演年輕、沒有路人甲乙丙、凡出鏡的演技都基本不俗、重視創作完整度超過殺雞取卵式的成本控制等。

台灣,真的只有製作費的問題嗎?南韓沒有芭樂劇嗎?很多,但是當一個國家的編導演都有舞台,都有飯吃,都有不同題材嘗試,當不同世代都有角色,不必因混不下去而人才外移,不同年齡觀眾都能被滿足,這才叫產業深度,見微知著,如「大丈夫」、「離婚,好嗎?」

日前,文化部向行政院提出未來五年影視音產業發展方案,五年決投入七十六億元發展影視音產業。影視這個庶民文創,終於再度得到重視,我們懷抱沉重的心情期許政府,當大陸已開始注意熟年的電視市場,表現出更多元的創作,台灣要更加速趕上。

   
拒絕耗水費…大廠寧漲水費?
張炎銘/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聯合報
乾旱嚴重,耗水費開徵恰逢其時,但工商協進會力求翻盤。原則上,單獨對每月用水超過一千度的六大產業開徵耗水費,確實不公平。因現在自來水費已分級收費,用得越多、繳納越多,耗水費則是額外負擔。

但是,台灣的水價是不合理的偏低。

工業界利用此低廉水價營利,耗費大量寶貴水資源,因此分階段附徵百分之十至卅水費,不妨看做是少許的回饋,因為即使附徵耗水費,整體水價仍然比不上水資源的價值,更是對工業界生產成本影響微乎其微。

何況徵收耗水費的目的,是提醒用水大戶要節約用水,因此也有節水獎勵機制,如獲節水績優表揚或節水標章廠商、通過清潔生產評估、達公告製程或全廠用水回收率、通過ISO水足跡盤查及認證等,都可以減徵耗水費最高達百分之六十,廠商若積極節約用水,耗水費的附徵更微不足道。

工業界更該有此體認:耗水耗能的產業在台灣已逐漸不受歡迎,因此應爭取的該是減徵百分比的提高。有些高科技廠商,用水回收高達百分之八、九十,超過世界標準,減徵耗水費百分之六十,還真委屈了這些廠商。

若耗水費不徵收,改為調整水價、拉大用水級距費率,則對積極節約用水的廠商更不公平,工業界難道不要耗水費,而願意接受水價全面的調漲?

當然,節水是全國人民、所有行業的事。農業用水不必水費、地下水抽取只有電費成本,未來都該好好檢討、修正。

   
3步驟打造女星裸妝內眼線
畫眼線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充滿了學問,尤其是不同眼型,更應該搭配不同的技巧,才能凸顯眼睛的優點。快用這3步驟,來打造甜美如韓劇女主角一樣的妝容。

就是這些「美食」,讓大家排隊也甘願
隨著異國美食大舉來台,長長人龍的排隊盛況,成了台北街頭的另類風景。究竟是什麼樣的美味,讓人甘心花費半小時、一小時排隊,非得吃到才甘願?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