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就是永恆,可以代代相傳,經典的表款可以傳世,但經典的表徑近年卻敵不過流行風潮,尺寸愈做愈大。上個世紀的50年代無論圓形或方形表款,尺寸幾乎在32MM以下,因為當年手表是單純的「腕中時計」,是用來看時間的。而到了80年代大都以36MM為主,這個表徑最適合東方人,即使運動表也不超過40MM。
不過,90年代後期沛納海(Panerai)隨即帶動了大表徑的潮流,運動表款尺寸也大都在40MM以上。近十年來即使較典雅的表款也逐漸增加到39MM,從此手表已經成為配飾,是個人品味與內涵的表徵,現在只要表徑沒有到達這個數字,要成為熱門表款也很難。
如果不跟隨潮流,其實36MM以內才是最經典的尺寸,浪琴(Longines)去年推出Conquest Heritage復古款,表徑35MM,特別復刻當年的尺寸,甚至還裝配壓克力表鏡,原汁原味呈現1954年的風貌。
曾經有一個品牌因為它的自製高振頻機芯搭載經典的表款,非常受到玩表人士青睞,幾乎人手一只。不過換了CEO後,不但價格高漲50%以上,還將表款做了前衛的改變。譬如部份款式的面盤為「開心」的設計,露出機芯的擺輪,雖然設計的概念見仁見智,不過這種作法很早就出現在一些小品牌,一只才賣新台幣2千元,如果20萬也「開心」,那表迷就很不開心了。
環視主流鐘表品牌從沒看過這種設計,只有將機芯鏤雕的高級表款,而未見「開心」的處理方式。硬將經典變成前衛的外型,讓品牌幾乎被表迷所唾棄,那些既漆黑又怪咖的表款最終淪落成跳樓貨。而自從新CEO上任後又漸回經典表款的設計,才穩住品牌形象。
天馬行空、不合邏輯的創新近幾年常出現,市面的鐘表很多是奇花異草的古怪造型,有些可以看出是為了求新求變、在很勉強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再不然就是來個大風吹,只是尺寸、顏色與功能的重新排列組合或是小改款。基本上創新還是要傳承技術,發揮製表精神,合乎設計邏輯才是表迷的期待,就算為了符合市場需求,製表精髓也不容抹煞。
瑞士的製表工業倚賴電腦及高科技,要設計並製造一只全新的手表已非難事。鐘表的發展已近千年,擒縱結構也有百種,這兩年偶爾出現的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結構,讓兩百多年前的鐘表工藝技術再次被肯定,在日內瓦鐘表大賞(GPHG)屢獲獎項,近期已有多個品牌將它搭載在新開發的機芯,並深獲鐘表收藏家喜愛。
經典即永恆,很難被改變,不可被取代,可以留傳久遠。傳統才能長長久久,因為前衛易逝,經典永存,經典有道不盡的傳奇與故事,才能讓鐘表永續經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