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企業都想進軍中國,談到在大陸的商業機會,最常聽到的答案就是「13億人的市場很大」。不過,真正來到中國,往往得在那句話後面再加上一句:「如果你配合政府審查的話」。對企業來說,中國像是個有著「致命吸引力」的情人:順著她,就有機會享受龐大的商機;但如果她變臉,一夕之間就能讓妳痛苦不已。
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撰寫的鄧小平傳記,英文版在美國售出三萬本,中文版則在中國大陸熱銷65萬本。但在達成這項銷售成績前,傅高義得先同意中國出版商刪除部分內容,中文版才能在大陸出版。
紐約時報指出,回顧五年前,幾乎沒有美國作者及出版商會同意刪改內容,現在願意妥協者卻愈來愈多。原因很簡單,現在中國已是美國出版商的重要營收來源,去年它們在中國銷售電子書的獲利成長56%。
國際知名出版商企鵝圖書過去八年在中國出版250本國外著作,該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周海倫表示,中國編輯的工作是要去除在中國不能被接受的內容,這讓作者感到憤怒,因此她經常得居中協調,「但多數情況是中方堅拒讓步」。
文化行業不是唯一需要放棄原則的業別,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日前報導,美國蘋果公司今年7月未知會軟體開發商,就悄悄將翻牆軟體OpenDoor從其中國區App Store下架。該應用程式能讓中國網路使用者突破政府管制,瀏覽臉書、YouTube等國外網站。
OpenDoor的開發商說,遭蘋果下架前,中國每天有2,000人次下載該軟體。蘋果遲至8月底才通知該公司稱,該軟體「包含違反中國法律的內容」,因此下架。
這不是蘋果公司第一次配合中國網路管制,先前一個能閱讀禁書的應用程式及一個與法輪功有關的新聞應用程式,都被下架。荷蘭全球電台(RNW)引述不具名的中國網路專家稱,OpenDoor事件顯示蘋果配合中國政府自我審查的意願已達到新高。
CNN報導,一名大陸網友在新浪微博發言:「蘋果要進入中國市場,如何能夠不受嚴格審查?要在中國作生意,如何能夠不向他們(指中國政府)輸誠?」
這個評論真實呈現了各國企業在中國共同面臨的處境,跨國科技公司Google就有深切的感受;因為拒絕配合中國政府封鎖特定內容,該公司最後只好退出中國網路搜尋市場。
中國新一屆政府雖然推動行政審批的簡化,但絲毫無意放鬆對網路及新聞、文化等事務的管制。先前一度傳出上海自貿區將取消對國外網站的封鎖,但很快就被否認。
中國政府隨後將矛頭指向受歡迎的的本土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及「熊出沒」,央視「新聞聯播」點名批評兩片暴力過多、用語粗俗,並指正在進行整改。
面對官方表態,立即有十家電視台及十家動畫製作商宣示要配合淨化內容,宣揚社會道德及家庭倫理,製作「喜羊羊」的公司更表明將投入人民幣千萬元進行內容修改。英國「經濟學人」周刊點出,連舊片都得先修改才能重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