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太陽花學運中的集體創造力與抵抗機制


【men's uno電子報】提供流行穿搭、單品介紹等內容,讓你輕鬆掌握流行時尚訊息,成為最具魅力的時尚質男! 【青林愛閱家分享報】提供生活、親子、知識各方面的最新閱讀趨勢,幫助大小朋友們優遊在童書的繽紛世界裡!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典藏藝術網_首頁 典藏藝術網_今藝術
2014/06/26 634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 太陽花學運中的集體創造力與抵抗機制
下北沢人與城市之間不應只有「使用」或「消費」的狹隘關係。因為在今日,這層關係早已淪為單純的使用權(如「路權」之申請)與消費權(如對百貨商場、咖啡店等休閒空間的付費使用)的問題。

□ 梅丁衍的「尋梅啟事:1976-2014回顧」
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一樓展場前方的開幕記者會上,有記者詢問,展間入口懸掛的匾額上「華人與寵物准予入內」有什麼特殊意涵?

□ 《讀老子》
本書為史作檉讀老子《道德經》筆記62則,不走文學、不言道、更不談宗教;從人身起,找到老子哲學中被遺漏未談的「自然、嬰兒、樸、無名」四大概念,探詢老子所言,由「逝」、「遠」而「反」的歸返自然歷程,也拋展開中國哲學形而上高度。
《唯美•巴黎─羅蘭珊》
巴黎畫派最美麗的牝鹿─羅蘭珊

日 期/2014.6.29(日)
時 間/下午2:30-4:30
講 師/鄭治桂(留法畫家,台灣藝術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女性美學手~
 

 
本期精選

學運期間,因為各種臨時性設施的建立,城市街道的既有機能與空間樣態也大幅度地改變。(攝影/王聖閎)

太陽花學運中的集體創造力與抵抗機制 top
文/王聖閎

4月10日晚間,我與友人一同步行在「轉守為攻,出關播種」晚會結束之後的青島東路上,希望可以在相關設施逐漸清場之際,多少捕捉一點這次學運消失之前的最後身影。此刻,立院的空間已重新由警方所掌控,隔著柵欄望去,森然肅殺的氛圍令人幾乎難以想像,數日之前這裡仍有如市集一般活絡喧鬧。清冷的街道上,舞台、棚架和器材皆已收拾,就等待貨車前來載運。整個立院周邊空間已無多少人影,只剩下物資組的人員來回穿梭於街角,忙著對數量仍甚可觀的大批剩餘物資進行清點。此外,就是公投盟一側的現場,因為蔡丁貴教授等人的留守與大腸花論壇的繼續舉辦,而聚集著許多興奮等待的民眾。當時,我們還不知道隔日清晨會爆發另一波嚴重的強制驅離行動…… 作用於城市空間中的創造力

這個平靜異常的夜晚之所以值得悼念,是因為此刻一過,圍繞著學運事件而展開的特殊城市空間—在其中,民眾可以任意自由交流、舉辦活動、形成小型研討聚會,並且能夠改換街道的使用方式,集結任何有利於抗爭的物資、器材,甚至貨櫃屋—便再也不屬於我們了。又或許,我們從來就不曾擁有過城市空間;所謂的「擁有」,只不過是因為抗爭行動持續進行(以及未曾動用警察權驅離)而創造出的例外狀態,在此狀態下錯誤誕生的美好幻夢而已。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裡,即便是城市空間也難逃商品化的命運,更不用說此次的太陽花學運,正是以房價所得比高居世界第一的台北市為舞台展開抗爭。因此,城市的面貌與變遷,相當大程度把持在那些有購買能力的富人、投資客、財團,以及背後不知進行多少檯面下之利益交換的政府官員手中。除非我們也變成這些已成投資商品之空間的有力購買者,否則我們其實根本沒有參與的權利,遑論宣稱擁有城市。如果不是因為學運意外成功的佔領行動,使得議場重新成為人們談論時事、激盪思想差異的對象,我們幾乎忘記了國會殿堂是屬於人民的;如果不是因為人們開始在街頭召開大大小小的公民論壇,我們甚至不曾意識到,原來城市空間還可以是我們藉以形塑嶄新政治生活樣態的參與性空間。最後,如果不是因為大至各種物資醫療、布幕舞台、遮雨棚架等設備的進駐,小至各式政治塗鴉和批判標語的張貼,致使立院周邊空間樣貌與機能劇烈改變(儘管只是暫時性的),我們可能從來不知道人民有權在城市空間的改造與創置過程當中扮演積極角色,甚至有機會據此轉化我們的城市生活。

上述這些透過學運內在創造力而重新打開的可能性,也許未必能達致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所倡議之城市權(the right to the city,註1)的理想,意即對於城市生活之轉化與更新的積極參與。但這至少讓我們看到,人與城市之間不應只有「使用」或「消費」的狹隘關係。因為在今日,這層關係早已淪為單純的使用權(如「路權」之申請)與消費權(如對百貨商場、咖啡店等休閒空間的付費使用)的問題。簡而言之,若我們要談論以城市做為主戰場的當代行動主義所能帶來的可能契機,恐怕便不能侷限在特定抗爭議題的推進與否,而應該是去仔細檢視:是否隨著各個公民運動路線的真正常態化,當代行動主義可以促進從庶民文化生活到政治生活一系列的重新構造?同時更進一步地,使我們的文化活動不再只是被既有的場所精神與空間規訓所綁架,而只能在數種被嚴格控管與設計的行動模式(且多半是配合都會消費空間的固有商業模式)之間做出抉擇?

全文摘錄自《典藏•今藝術》六月號•261期。

 
REVIEW

1999年原為「美麗島廿週年慶」創作的《盪憲誌》被隱藏於展牆中,僅能夠透過窺視孔才得以見到。(攝影/簡子傑)

梅丁衍的「尋梅啟事:1976-2014回顧」 top
文/簡子傑

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一樓展場前方的開幕記者會上,有記者詢問,展間入口懸掛的匾額上「華人與寵物准予入內」有什麼特殊意涵?是否與近日越南反華暴動有關?藝術家是否把這句話當真?在連珠砲的尖銳提問後,梅丁衍舉起手來端正了他的眼鏡,以一種好整以暇的姿態和緩地說:「華人,我的定義是,這是個危險的字眼,但華人是什麼?其實我也沒搞清楚。」

一如梅丁衍大多數作品的後設性格,儘管記者的提問有明確對象,這簡短的回答卻滑移在對象的周遭,並狡獪地徘徊於問題的邊際。依照一般性的理解,大可透過血緣與文化傳統等約定俗成內容來框限出何謂華人,但藝術家卻給出了個形容詞「危險」,而且還是一種無法確定的危險—然而,無法確定的究竟是做為對象的華人?抑或是為這個詞決定其所指的舉措?如果是前者,倒是相當程度上回應了記者的提問,畢竟近年來席捲全球的中國資本帶來了不僅是經濟層面的威脅,也是對於這個再度甦醒的巨大民族國家的恐懼 如果是後者,則可能是指任何企圖規範化能指與所指間指涉關係的意志,依照某種語言學觀點,符號的意義關係都是任意的,約定俗成不過說明了它僅為建構論產物,而建構論即偶然,偶然可能是危險的,卻也可能意味著自由。

與日常物件並置的前期作品

其實這個簡短的回覆還可以延展出更多閱讀層次,這種容許多層次解讀的開放特徵,也恰恰是梅丁衍歷來創作的一大特色,但做為38年創作經歷的回顧展,「尋梅啟事:1976-2014回顧」並非未曾給出理解的輪廓,這個輪廓當然就是梅丁衍的生命歷程—當觀眾穿越入口大廳的新作《大隱隱於市》,在幾乎佔據整個北美館一樓的展場中,又區分出四個大小不一的展區,各展區分別指向藝術家的特定創作階段,參觀動線則隨著創作階段的先後而延展 一開始是空間較小的「美術啟蒙 1976-1983」,接著,則是他赴美留學階段的「紐約洗禮 1983-1987」與「身分認同:1987-1992」,在這三個較小的展間中,除了展示藝術家留學前後的作品,透過近來當代藝術常見的文件式展櫃,也羅列著或是藝術家曾使用過、或是日後收集的同時期生活物件。

值得一提的,相較於當代藝術通常冷冽又仰賴藝術知識的「作品」,這兩個較小的展區,連同美術館大廳的《大隱隱於市》,由於大量並置了這些具懷舊感的生活物件,因而具有非常高的可讀性。對應著梅丁衍那經常援用現成物的創作,這些物件卻不像為了提供某種在場證據的「文件」,而更多的是與作品間形成一套互為索引的閱讀路徑,即使撇除了專業觀眾的眼鏡,也能引發諸多觀看樂趣。雖然,這種並置物件的展呈可能弱化了作品位階,卻也凸顯出梅丁衍的「現代性」態度。但這裡的現代性並非全然指向「現代主義」的脈絡性風格,而更是一名藝術家主體如何看待物品的鮮活態度 另一方面,就如藝術家在個展自述中所言:「我思考著物品如何從簡單的消費圖騰中轉變為一種文化歷史的承載體。任何商品都有特定的符徵,品牌的意義並非單指它的原創性,還包括它的語意狀態」—由於這些物保留了若干語意狀態,倒不像那種由於失效的客體關係因而轉向戀物的情感投注。事實上,當我們在這兩個展區聆聽藝術家導覽,會產生他是一個對於這些物件充滿感情的文史工作者的印象,也正是在做為文史工作者的梅丁衍身上,讓這些物件歷經了某種自藝術感知轉向文史脈絡的語意移置。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今藝術》六月號•261期。

 
優惠推薦
 
《讀老子》 top

作者:史作檉
繪者:葉羽桐

史作檉80後讀老子,重遇真自然之初始。

本書為史作檉讀老子《道德經》筆記62則,不走文學、不言道、更不談宗教;從人身起,找到老子哲學中被遺漏未談的「自然、嬰兒、樸、無名」四大概念,探詢老子所言,由「逝」、「遠」而「反」的歸返自然歷程,也拋展開中國哲學形而上高度。 read more

     
訊息公告
巴西世足賽遇50年大旱 百萬人喊苦
世界盃足球賽12日起在巴西開幕,偏偏巴西遭遇五十年來最嚴重旱象,比賽六城之一的聖保羅更創八十年紀錄,最大的康達雷拉水庫儲水量剩一成三,預估七月乾涸見底,閉幕時剛好「乾」杯。

成為專欄作家的最快捷徑
你的創作,需要被看見!【e世代文學報】徵求專欄作家,歡迎網路上的秀異寫作者來投稿報名,不拘形式,小說、散文、新詩都大歡迎!
 

其他相關新聞請見典藏藝術網  聯絡e-mail:service@artouch.com 廣告刊登:02-2560-2220 ext.31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