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益
近三年內作品:《浮光》 ,評審推薦代表作:《天橋上的魔術師》、《複眼人》
吳明益學養豐富且認真看待寫作,自創作起始,無論題材或手法,迭出新意,不拘一格,其中尤其對生態及人類心靈掙扎的議題著墨最多,用力最勤。
《複眼人》全書以暴雨將至的意象貫穿,多線敘事,分進合擊,悲傷的氛圍籠罩著環境破壞的憂心,也暗藏複眼觀看世界才能祛除人類狂妄信心的提醒;《天橋上的魔術師》行文近乎魔幻,它聚焦七O年代台北重要地標的中華商場,以天橋上的魔術師串連八棟巨大的建築體及眾多商鋪各自的歧異記憶,被摧毀的歷史建築將因此書的召喚,成為台灣人永恆的記憶。《浮光》則利用文字精準地掌握影像詮釋權,讓藝術與科學深沉對話,除拓展對環境的論述,也藉著深情的觀看與靈動的筆致傳播原本單調乏味的知識,將學者散文推向嶄新境界。
從《迷蝶誌》、《蝶道》、《複眼人》、《天橋上的魔術師》至近作《浮光》,不管小說或散文,吳明益每一出手都精采可期,引起廣大的注目與重視,作品的攻頂威力,頗值得期待。(廖玉蕙)
陳育虹
近三年內作品:《之間》 ,評審推薦代表作:《魅》
陳育虹詩作以《魅》(2007)、《之間》(2011)為代表,鎔鑄中西詩法,演練微妙音韻,創建多重指涉的意象系統,圓熟中具有純真之美。
她的女性精神,不在批判男性,而在盡其所能地開發女性感覺──剖析社會體制不可見的,挖掘潛在內心難明的,探勘前人未能寫出的。例如〈只為那桃花梨花的盛會〉寫民間傳說的白蛇,〈廢墟下〉寫特洛伊的海倫,皆百餘行長作,兼融敘事抒情,穿越時空、視角豐繁,既獨白也對話,提出女性對命運的叩問。
從台灣詩史座標觀察,陳育虹詩作的感染力、影響力,十分獨特,她是跨世紀令人驚奇的超越者。(陳義芝)
顏忠賢
近三年內作品:《寶島大旅社》,評審推薦代表作:《寶島大旅社》
面對這部小說,研究者不難根據不同的理論資源,從它龐大複雜的容量和形構,滿足需要的詮釋樂趣或詰難。我之推薦它,除了藝術表現上的蠱惑,還因為它對台灣文學史的可能意義。
這部以家族史的樣態呈現,時空涵蓋百年台灣從日據式脫亞入歐到被認可為全球化現在的文化想像,藝術技法上的實驗性和破壞力也印證了台灣小說百年來糾葛於現代到後現代諸現象的作品,如非文學史的一段總結,就是一個預告。
透過小說中像稜鏡般的現實碎片折射,烏托邦性能的旅館、旅行,儀式性的性愛展演,加上無處不在的華麗繁褥的夢境語言裝置起來的這座《寶島大旅社》,專擅建築美學的作者,除了把百年來台灣因為政治暴力而一再斷裂和貧困的歷史文化進程敷衍成奇觀的一個巴洛克台灣;還揭示了小說建築設計的他才能洞曉的,用以維繫這部啟示錄式小說機能運作的錯亂管線,那些不時出現的天眼通、結界、被封印等等宗教性恫嚇的陰暗圖籙文字。
對於這部小說,真不知會是文學史的一段終結或預言?(施淑)
劉大任
近三年內作品:《枯山水》 ,評審推薦代表作:《遠方有風雷》
劉大任是旅美當代台灣作家代表人物之一。與其他在海外的同輩作家如白先勇、施叔青等不同,劉赴美後並沒有立即投入創作。六O年代末政治氣氛高漲,他與郭松棻、李渝等都投入留學生保釣運動。這場運動以擁抱祖國、投身革命始,以離去夢土、告別革命終。經歷了政治冒險後,劉回歸文學,政治的幻滅砥礪出最堅毅的創作姿態,過往的激情化成字裡行間的搏鬥。
劉大任近作如《枯山水》、《遠方有風雷》一寫革命時期的狂躁與淒厲,一寫革命逝去以後的寂靜與自省。兩作並讀,一代知識分子的參與社會行動的心路歷程,躍然紙上。
從驚天動地到寂天寞地,劉大任其人其文對當代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仍具有深刻意義,也更促使新一輩的讀者再次思考文學與與社會的細密關係。(王德威)
唐諾
近三年內作品:《盡頭》 ,評審推薦代表作:《盡頭》
長年專心致志大量閱讀,將閱讀所得化為帶有高度個人主觀色彩的思想,創造出獨特的知識散文風格,在台灣,唯唐諾一人耳。
如是喧囂浮躁的台灣,襯托顯得唐諾的專心致志,格外突出,格外不合時宜。如是追求短暫刺激、缺乏耐心的台灣,襯托顯得唐諾的知識長文,格外突出,格外不合時宜。如是習慣於感性抒發卻缺乏哲學深思訓練的台灣,襯托顯得唐諾堅持堆疊知識、叩問抽象問題(「什麼是人與事與物的『盡頭』?『盡頭』可以思考探索嗎?抑或『盡頭』必然也是人類智慧與想像的盡頭?……」)的路數,格外突出,格外不合時宜。
唐諾的存在,唐諾的成就,讓我們稍得安慰:台灣畢竟還沒有墮落到只剩下喧囂、刺激與氾濫的感性,閱讀唐諾,或許辛苦,但絕對值得。(楊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