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是門流行的大顯學,不但縱橫台灣數年,更延燒到海峽對岸。所有官員、商管教授、意見領袖與產業大老幾乎都是高喊:「創新與創業,萬歲,萬萬歲」。真可謂,無處不創業,處處都創新。
官方全面動員宣誓,並以創業率提升,來替代就業率與失業率。學校靠創業學程招生,爭取政府教育補助款。畢業生靠創業閃避面試找工作的問題,塑造人生大夢。中年人靠創業來重新轉業,再造第二春。大企業也靠內部創業,改造組織,期盼站上股價新高。
創業者的身份頭銜與代名詞很多,名片上不是總經理與CEO(執行長),就是創辦人與董事長。卻往往忽略了自己身上最重要與最難的身份抬頭,其實是:「業務執行副總」。沒業績,任何補助款、獎項、媒體報導與技術,都會隨著時間變成過往雲煙。
也想創業嗎?你是從書上學創業,還是在硝煙四起的戰場中創業?看看吧。
別亂跑創業路
創業前輩說,不熟與不懂的,千萬別輕易做。回首創業來時路的人,多數會感同身受。沒有相關經驗,不了解關鍵「眉角」,缺乏核心技術與相關人脈。別說判斷路的方向該怎麼走,出了最基本的問題,你可能都不知道該找誰討救兵。
被騙就算了,白走冤枉路,浪費最珍貴的時間資源,那就更慘了。你的創業核心價值,別離熟悉或懂的領域太遠,才會容易成功。看到別人賺錢生意好,也別眼紅,隨便跳進去。跟成功者做一樣的事,你也未必會成功。因為成功的變數,往往無法再複製一次。
逆向操作,打敗人性
創業,千萬別跟著流行走。媒體、法人與官方在倡導的熱門產業,多數你都不能做。官方的產業政策,本來立意良善。但當政策優惠太多,大家都一窩蜂想做,藍海都被鮮血染成紅海了,對後大家都沒得做。多數財團法人的產業分析研究,準確率其實都不高。因為大部份的研究人員,都沒在產業待過。
看起來消費人潮多、媒體也報導的創業者,多數業績不穩定,也沒你想像中好。在商業生存前提下,媒體會有選擇性報導,這本是常態。創業者若是沒有冷靜探究內容,跟著一股熱潮衝殺進去。在市場退燒後,除了家大業大的大企業外,戰場上殘留的,多是斷臂殘肢的創業先烈。
業績比資金重要
創業者缺資金,往往不是最大的問題。但若一直沒業績,那問題可大了。找資金其實不難,公司有業績能賺錢的時候,大家都想投資你,銀行也都想借錢給你。但若沒業績這把火,生意燒不起來。再多資金,一切就是白搭。
開一家基本像樣的店,連裝修、設備、期初開辦費與營運前期週轉金都算進去,其實100萬投資額,真的不多。 小企業的淨利,給你算25%。也就是要賺一塊錢,就要做四塊錢的營業額。換過來說,要賺回100萬,業績就要做到至少400萬。花100萬容易?還是做400萬業績容易?你自己衡量。
創新與做生意
很多新創事業,都擁有很創新的idea,產品也非常有新鮮感。光靠這樣要搏媒體版面,不難。賺錢?那可不容易。消費者的習慣,是一個大門檻。就算你的產品有多好,功能有多強多方便,多數消費者還是懶得改變。
再好的創新產品,最怕的是消費者的嚐鮮與流行。永遠會有一批勇敢的消費者,勇於冒險嘗試你的創新產品或服務。但沒有足夠的理由與價值,也沒有消費者,願意不斷地當傻瓜或笨蛋。缺乏持續購買與推薦,你的創新產品或許真的可以引領時代,但可惜消費者跟不上。
創業的理念夢想與商業利益之間,就像戀人的愛情與麵包。兩者並存,要靠生命智慧。此時,你的聰明才智,往往只能靠邊站了。
(想做企業教育訓練,又想聽故事案例的,請看新局企管網的 EZ有聲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