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流浪之歌 聽吟遊人說故事


【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0/04 第89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今日教育新聞
流浪之歌 聽吟遊人說故事
健保管控藥費 拿精神疾病開刀
惡意減薪 教長:不排除公布校名
建造魚塭 愛滋感染者自給自足
亞太公民論壇 毋忘草根力量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流浪之歌 聽吟遊人說故事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批判中國城中村的五條人、反抗韓國獨裁壓迫的文鎮五、安撫日本福島核災的魂花、同情泰國農工苦難的蘇拉猜,9組來自世界各地、將庶民日常生活寫入歌曲的創作樂手,即將登上週末開唱的「流浪之歌音樂節」舞台。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以音樂介入社會,記述時代的歷史,為底層人民發聲。


(上圖)來自日本的魂花原是一支搖滾樂團,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後為了與災區的老人們交流,開始以不插電的傳統樂器演奏老歌,他們始終在議題歌謠的脈絡上不斷前進,近年尤其致力於反核運動。(圖文/楊子磊)


2013流浪之歌音樂節將從4日到6日在台北中山堂上場,今年主題是「吟遊人」,邀請5組亞洲地區的抗議歌手,4組遠從非洲、芬蘭、希臘的傳統創新音樂人表演。

主辦單位大大樹音樂圖像也邀請民眾到中山堂廣場逛「彎腰市集」,順著中山堂的建築,尋找「迷宮樂器」,爬上頂樓,參加「屋頂帳篷會」,聽聽挪威薩米族和台灣部落的故事。

蘇陽:唱出人與都市的改變

來自中國西北地區的蘇陽,8歲從浙江移居到寧夏銀川,他在2003年組成「蘇陽樂隊」,以歌謠記錄近年中國快速都市化的各種怪誕跡象。已經在銀川住了30年的蘇陽說,銀川原本是個沙漠般的鄉村,近5年在中國政策推動下,突然矗立起各式高樓大廈。

蘇陽看到村人們的生活狀態、說話語調開始改變、疏離,與土地的關係也越來越遙遠。蘇陽認為,人到了終點就是要回歸土地,他將這些都市化演變的城市歷史寫入歌曲、唱出來,企圖引發民眾思考。


▲蘇陽的歌曲體現了中國在動盪的時代裡源自土地的聲音,他的歌曲〈閒聊〉改編自家鄉寧夏地區的老歌。(圖文/楊子磊)




五條人:嬉鬧方式嘲弄大陸發展

自在把玩手風琴和吉他,以口哨聲取代歌詞,來自中國大陸廣東的「五條人」以近似嬉鬧的演唱,嘲諷中國大陸城市的過度發展,造成生活更加擁擠。

五條人的阿茂說,中國自90年代開始,打掉一個個農村,大興「城中村」,建商為了快速牟利,4個月就可以蓋好一棟5樓公寓,這樣的情景在生活周遭不斷上演,將社會議題寫入歌曲是很自然的事。


▲來自廣東的五條人發跡前曾在城市的下水道練唱,如今富有特色的海豐話方言歌曲已成中國新民謠浪潮的重要力量。(圖文/楊子磊)




魂花:呼籲日本人民莫忘傷痛

原本是熱血搖滾的日本樂團魂花,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發生後,思索音樂與土地的關係,於是,他們放下了電吉他,找回傳統樂器,像沖繩三弦(Okinawa Sanshin)、日本傳統遊行用的擎咚鼓(Chindon)。這幾年,他們前往福島核災避難所義演,持續改編歌曲,只要一有演出機會,他們就會將時事入歌,呼籲日本人民不可忘記傷痛。

蘇拉猜:為底層農民工發聲

泰國民謠國寶蘇拉猜今年再度來台演唱。蘇拉猜自1973年加入推翻獨裁政權的學生運動,泰國政府於1976年展開屠殺,他與大批參與學生運動的成員逃到泰寮邊境山區打游擊戰。直到1979年代泰皇大赦,他與其他運動者組成了Caravan樂團,製作一張張為底層農民工發聲的專輯,大受歡迎。這次來台,蘇拉猜在旅程中製作了一首新曲,批判目前泰國政府追求都市發展,不惜大興土木,破壞自然生態,這首新曲將在流浪之歌音樂節首次發表。


▲蘇拉猜出身於1973年的泰國學運,他曾隨泰共退入山區以游擊方式對抗政府,直至後來泰王大赦,下山後他陸續發表了許多描寫泰國底層農工生活的歌曲。(圖文/楊子磊)

 
健保管控藥費 拿精神疾病開刀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健保署從10月1日起管控藥費,先拿精神科患者開刀,嚴格限制病人處方日額藥費必須低於55元,影響第六類重大傷病慢性精神病人,涉及精神疾病診斷,包括失智症、重度憂鬱、躁鬱症、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等,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等民間團體呼籲「維護病人人權,終止錯誤政策」。


(上圖)健保署本月起為管控藥費,限重大傷病的慢性精神病患每日平均藥價新台幣55元以下,民團於2013年10月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日額藥費連一杯飲料都不如,影響百萬人。(圖文/中央社)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不解,政府為何要拿弱勢病人開刀,她表示,健保署東區業務組早在2012年6月開始試辦,2013年擴大到中區舉辦,只要中區開始試辦,沒有反對聲浪,就會邁入全國試辦,健保署台北辦公室,必須中止戕害弱勢病人的不當措施。

滕西華說明,中區試辦牽涉到精神科十大類就診病人,其中中樞神經用藥,包括情緒穩定劑等,藥費必須遵從中部特定醫院、慢性療養院病人用藥平均價格,這毫無科學根據。

被迫屈就便宜藥品

滕西華說,全國精神科就診人數直逼百萬人,等於影響上百萬個家庭。管控藥費可能會讓病人回到使用1950年至1970年代的藥品,比如說是歐盟禁用的穩他眠,台灣多數慢性病療養院使用,還會使用其他便宜、副作用大、呈現藥物惡性反應的藥品。

根據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資料,穩定社區精神分裂症患者藥費分析中,每日藥費從38元至139元不等,滕西華補充,因為上班沒有辦法規律門診,而施打針劑的病人,每個月藥費更高達6千元,每個人需要穩定劑量與藥品種類完全不一樣,應從藥品處方著手,不應單一限制日額費。

滕西華提到,為了怕超出額度,中區醫學中心甚至處方會在55元以下,往下更嚴格限縮,影響基層藥費,可能控制在47元以下,日額費55元無疑是開人權倒車,使弱勢病人望藥興嘆,家屬被迫自費,或忍受病人發病、長期住院。

滕西華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台灣從民國92年至今,病床數直線增加,病床讓醫院賺錢,病床日額費從714元到1,186元不等,還有相關治療費用,比病人在社區以門診維持病情穩定,以社區復健維持社區參與還要昂貴。若讓病人用便宜的藥,只會把病人推回長期住院、墊高健保給付,更會嚴重違反人權,健保署應立即終止不當措施。

精神健康 才有健康

台權會人權執委、醫師吳易澄認為,2007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的概念,顯示精神與身體健康唇齒相依,如果為了省錢限制藥價,連帶影響精神病人整體生活品質,也將影響到家屬。失智症病人家屬在病人病情不穩定過程當中,更可能得到憂鬱症。

吳易澄說,失智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憂鬱症、自閉症等是最沒有聲音的一群人,政府卻第一個拿他們開刀,天理何在。病人被限制藥價之後,原本穩定病情的藥被換掉,被迫使用低價傳統用藥,造成更多副作用,連帶影響健康;如果病人用藥不舒服,降低用藥意願,造成狀況不穩定,會頻繁進出醫院,原本回歸社區的理想更難實現,違反兩公約中,健康權是基本人權的重要條件。

 
惡意減薪 教長:不排除公布校名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崑山中學與永達技院陸續傳出惡意減薪與欠薪事件,立院3日通過臨時提案,未來教育部每年需公布惡意減薪或不發教職員薪水的學校名單,保障教職員工作權與學生受教權。教育部將成立輔導私校退場跨部會小組,專責規劃與推動工作。


(上圖)教育部長蔣偉寧(左)與內政部長李鴻源(右)3日赴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私校退場政府輔導方案,李鴻源強調私校轉型後處分土地必須經過二級二審通過,蔣偉寧也說明私校必須先清償債務,承諾不會讓資源落入私人口袋。(圖文/姜林佑)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3日召開第5次全體委員會會議,教育部長蔣偉寧與內政部長李鴻源分別就私校退場政府輔導方案提出報告。李鴻源表示,依據目前都市計畫法則規定,土地變更回饋政府比例,住宅區至少30%、商業區40%,但每個學校狀況不同,將根據個案訂定回饋比例,不排除再調高比例。

不讓資源進私人口袋

李鴻源解釋,都市計畫土地的土地使用分區採二級二審制,需經過地方政府與內政部的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依據都市計畫法執行土地變更。蔣偉寧表示,比例並非由教育部決定,他認為顧及私校辦學公共性,至少要回饋一半給政府,1/4用於安置教職員工,剩下1/4才由學校轉型的法人所擁有。他強調:「不能讓資源落入私人口袋。」

除了目前29所被列入輔導退場名單的學校,部分立委質疑崑山、永達等惡意減薪學校無所規範,有「卸責」嫌疑。對此,蔣偉寧表示,目前已全面清查國內私立大專校院與高中職是否有減薪或欠薪情形,將於3個月內提出私校教師權益保障辦法,維護私校教師權益。

他解釋,有減薪情形的學校將限期改善,若在一定期限內無法改善,不排除公布校名,凍結教育部獎補助,實行減招、停招、停辦懲罰。目前崑山中學已凍結獎補助。蔣偉寧指出,年底教育部將公布退場輔導配套方案,目前已發函各級學校,明令除非勞資雙方達成協議,否則不得任意調動教師薪水,違者將處減招或凍結獎補助等處分。

私校師權益難維護

全教總副理事長吳忠泰對教育部主動徹查表示贊成,「不要等事情發生了,才來談解決方法。」他指出:「舉雙手贊成勞動檢查進入校園。」徹查私校教師的每週在校時數是否過長。因為私校教師不適用勞基法,沒有保障。吳忠泰指出,私校教師加班情形嚴重,卻沒有加班費,犧牲與生活品質,他呼籲教育部不應迴避私校勞動條件差的問題。

蔣偉寧表示,目前私校教師是公保身分,不是勞保,教部正與勞委會協商,是否以協約方式保障私校教師工作權益。

 
建造魚塭 愛滋感染者自給自足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自從被診斷為HIV感染者之後,48歲的金(Moses King)面臨一個重大難題:他無法在嚴重歧視感染者的賴比瑞亞社會自處。

據英國《衛報》報導,受到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基金會(GFATM)的援助,金可以獲得由賴比瑞亞政府發配的藥品,不過他和6個孩子的飲食攝取卻不足。身為小型自耕農的金可以自耕蔬菜、購買米糧,但買不起含有蛋白質的肉類和魚類。他說:「自己耕種讓我們存活下來,但我們面臨許多問題。我們無法獲得任何蛋白質,沒有辦法攝取足夠營養來維持生理機能。」

創造工作機會 穩定營養來源

與感染者一起工作的諮詢師瓊恩(Pate K Chon)多年前看到一部泰國漁塭的紀錄片後,便在賴比瑞亞如法炮製,讓感染者有工作做,同時可取得穩定的蛋白質飲食來源。

瓊恩在1992年時被診斷為HIV感染者,她說:「我在紀錄片中看到水泥魚池,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中,有許多人的飲食攝取很不均衡,而魚類是純淨的蛋白質來源,不會如其他蛋白質來源一樣造成健康問題,而且我們可以自行養殖。」

瓊恩創辦的非營利組織「以感情、愛和開放思想服務群眾」(SHALOM)開始著手建造養殖池。去年,瓊恩遇到身為慈善家及新興企業實驗室(Emerging Business Lab)的創辦人希伊(John Sheehy)後,利用募得的資金在首都蒙羅維亞(Monrovia)的東北部建造一座漁塭,並設立農業訓練課程、康乃爾大學線上課程,並和非洲其他地方的漁民交流。希伊說:「我籌措資金建造漁塭、規劃水塔規模和水流系統。我的許多知識都是自學而來,現在我想撰寫手冊並跟其他人分享。」

希伊這項計畫已發展成「賴比瑞亞從成長到餵養漁塭」(Grow2Feed Liberia Fish Farm),每年至多可提供20萬尾魚,足以服務1,200名感染者的飲食需求,當然也包括金和他的家人。漁塭的水也能用來灌溉作物,作物和收入也用來造福社區居民,包括503名女性、206名男性和346名孩童。

社區近魚塭 成小型產銷社會

希伊說:「社區成員就住在漁塭附近,同意成為計畫成員,參與許多漁塭的作業並照料農作,待魚苗90天後長成大魚時,他們可獲得漁獲,並選擇自行食用或到市場販售以換取其他日常用品。漁塭給予感染者一個回歸正常社會的管道,現在他們每星期都會在市場和人們議價交易。」

根據賴比瑞亞人口健康調查報告,總人口350萬人中約有1.5%是感染者,其中60%為女性或女孩。賴比瑞亞社會中仍普遍存在對感染者的歧視,造成賴國內約半數感染者未獲得妥善治療。

對感染者來說,良好的營養攝取尤其重要。研究顯示,他們需要更高比例的蛋白質以預防健康狀況惡化。瓊恩說:「如果你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療法,營養是其中一個重要關鍵,因為藥物毒性很強,如果你沒有攝取足夠食物,藥物會讓你病得很重。」

提供訓練 計畫將入大學課程

瓊恩表示,賴比瑞亞糧價高,人民購買昂貴的進口米,魚類對大多數人來說則是稀有食材。希伊說,漁塭計畫是賴比瑞亞第一個為感染者族群設想的方案,已經吸引了賴國政府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注意,FAO已提供部分訓練,未來將支持在賴比瑞亞大學的課程。

漁業養殖專家認為,這項計畫在非洲大有可為。來自象牙海岸的「水利漁塭」(HydroFish)每年產出3千噸漁產,創辦人懷特(Paul White)表示:「漁業養殖在非洲絕對可行。這裡曾經嚴重缺乏資金和漁獲加工的技術,但現在都有了。」

有些輿論懷疑,漁塭養殖出的魚屬近親交配且含有毒性,希伊則認為,透過良好的技術可以降低這些風險。他說:「許多養殖漁塭的魚屬近親交配,會造成問題,但我們用賴比瑞亞的本土魚種配種,不是外來種,意思是我們可以持續用當地魚種選育出新的種源。我們不使用鄰近湖泊的魚種,因為那裡的魚吸收了許多毒素。我們也用水塔控制環境因素,且會定期測試水質。」

希伊希望能夠將漁塭計畫推展到整個賴比瑞亞和其他地方。他說:「獅子山共和國有間稻作公司問我們,是否能買我們的漁產給他們的員工,另外還接到來自奈及利亞和中美洲的詢問,不過我們100%不營利,也絕對不會放棄我們對社會正義的堅持。」

 
亞太公民論壇 毋忘草根力量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文化部3日舉辦「文化公民 草根力量」亞太公民論壇,與會者分享反媒體壟斷、反歧視倡議、農業發展、教育議題,交流對公民社會的實踐與展望。

落實媒體素養教育

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邱家宜提到,傳統媒體的慣性與限制,使得媒體無法成為社會公器,不能代表公民社會,傳達公民社會的需求,而且當權者無感,因此多個媒體改造團體努力促使媒體不被政治、商業壟斷,過去對抗國家機器,現在對抗跨國資本家,希望建立健全的公共媒體,反映人民聲音,擴散公民社會力量。

邱家宜說,透過許多媒改團體的努力,教育部已在高中開始推動媒體素養課程,期望未來的公民能夠解讀、批判、近用媒體,她希望未來政府能夠更加落實媒體識讀教育。

南京「天下公」創辦人于方強表示,「天下公」是一個政策倡導組織,是法律人所組成的機構,由於社會制度無法突破,所以透過維權組織要求政府改變,希望實踐將公平正義理,聚焦在改變社會的議題上,針對具全國影響性議題展開訴訟,或者找學者專家書寫調查報告。

反歧視 宣揚自我價值

于方強提到,天下公推動了反歧視政策宣導工作,成功使政府制定反B肝歧視法律,上學、工作不受歧視,造福近1億名B肝帶原者。

天下公也推動性別平等以及就業平等,由於愛滋病患不能當公務員,希望透過社會倡導、法律訴訟促使政府刪除規定,讓愛滋病患有平等就業權。

社會不尊重農村,加上農民沒有平台銷售,楊儒門與農友們成立248農夫市集,尋求能自立生存,開設猴硐生態教育園區,推廣環境教育。

目前,國中、小環境教育課程時常邀請楊儒門演講,談農業土地。楊儒門談到,跟小朋友溝通非常重要,國小需要更好的講演方式,小學生才能理解。高中以上,則較容易傳達,也可透過種植體驗,從小盆栽種起到親近農業,大學可透過環境實習課程實地學習。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顧忠華表示,公民社會必須讓大家自由發揮,每個人宣揚自己的價值,從草根由下而上,建立眾聲喧嘩的公民文化。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台灣立報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