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內容直接觸及人類心中最深層的恐懼「生死存亡」,醫療行業成為戲劇設定裡絕佳的舞台,近年來,醫療劇在日韓劇裡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兩、三部。層出不窮的醫療題材,差別是每個編劇處理劇中人物的設定和科別,輔線佐以醫院行政制度的戲劇性設計,仍然可以變化出巧妙給觀眾追劇的引力。
近日在韓國播畢的醫療劇「良醫」(Good Doctor),是個人以為近期的佳作。人物出彩是助攻這部作品走強的第一個關鍵,本劇跳脫了過往醫療劇裡常見的設計,如日劇編劇愛用「怪醫黑傑克」式的不受體制管轄的怪醫款,或在醫療體制內鬥爭的「白色巨塔」式的強醫款。
將主人翁設定為小兒外科新人醫生,卻是一名自閉症患者,同時在他身上又有記憶力超強及空間感邏輯準確的學者綜合症,他的醫學實力有如神人的超凡,卻又如璞玉一般,被自閉症這厚重的石塊深鎖於深層難以伸展,必須被病患和家屬信賴的權威感,在他身上完全崩解,更要面對來自人們先入為主的歧視心理。非典型的角色,讓這部醫療劇多了勵志的色彩,自閉症醫生的語言及行為模式,與其他人物的關係發展,被編劇寫得別緻,討喜得分。甚至這角色過於純淨直球式的思路,讓劇中已過世的兄長靈魂、動物化女孩、預言的夢境,於是都可以在這劇裡童話般地出現,而不讓觀眾覺得跳TONE出戲。
故事的發生環境,醫療部門主要發生在小兒外科,比起其他醫療劇的病患案例背景故事,雖似乎少了些豐富性,但換個角度,小孩子的天真魅力,運用得當在戲劇裡是另一種吸睛的鐵效果,也是不爭的事實。疾病對任何人都是厄運,但是發生在孩子的身上,卻自然而然能勾引出觀眾的不捨心理:孩子本該代表希望,任誰(觀眾)也不忍看見故事裡過早夭折的夢想和希望。小兒外科作為設計劇情的科目,孩子的臟器和身體的空間不足,嬰幼兒甚至可能連臟器還成長不全,都合理地提供了外科手術的難度,強化劇情走向的危機感,外科手術童星的可愛臉龐沖淡了太過悲劇的沉重。可以說,這個職場環境的選擇也頗見新意。
整齣戲裡經常可見動人心弦的台詞,相信也在觀眾心中各自盪漾,我特別想提出的是完結篇裡自閉症醫生提出一問:「怎麼樣才是好醫生?」編劇借兄長醫生角色的口做了解答:「思考這個問題的所有醫生,就是好醫生。」回應也點明本劇的劇名,也為觀眾們看著全劇裡每一個醫生角色的轉變,做了一個總結。醫生這個行業,必須以高明的醫術搶救生命,自信或傲慢幾乎也在一線之間,以持續自省提問,作為好醫生的前提,這看似簡單的觀點,豈不是後勁十足?當然這句台適用於各行各業,或各種身分。「醫生」可被替換為每個收視的人們,這才是最巧妙的一筆!
比如:「怎麼樣才是好總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