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大陸何以在此時推出上海自貿區,必須從國際與國內兩個角度來理解。從國際背景來看,是中國為了應對新一輪國際博弈;從國內背景來看,則是為了啟動新一輪的改革開放。
美國在全球金融危機後,正在重塑新的全球政經格局,我將之簡稱為「3T布局」,一個就是現在談得比較多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原本是由新加坡、智利等幾個小國提出,2008年時,美國看到TPP的可利用之處,加入其中並成為主導力量。
TPP重點不在商品貿易,而是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勞動保護等等,在這些領域,目前中國進入門檻的差距非常大。今年,美國又開闢另一個戰場:TTIP(跨大西洋投資與貿易協定)。
美國在太平洋這頭搞TPP,在大西洋那頭搞TTIP,如果連起來,全球GDP的80%就都在美國控制之下,而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卻被排除在外。此外,美國在2012年還發起服務貿易協定(TISA)談判。
所以美國戰略上這是非常厲害的一步棋。一旦明年TPP 建立起來,中國不在裡面,又反對它,中國在新的國際經貿架構中將變得非常被動。儘管中國短時間之內很難達到TPP的要求,但還是必須做出一個「姿態」,告訴各國,我們也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中國對外經貿這一新的發展趨勢告訴我們,國際貿易對中國非常重要,但重要性正在下降;而中國企業到其他國家投資的重要性正在大幅提升。所以從中國的國家戰略來講,就是要思考,如何協助企業打開對外投資的局面,這就涉及雙邊投資協定:BIT 。
中美於2008年啟動BIT談判,截至2013年6月已有九輪技術層面的磋商。今年7月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國終於同意,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國進行雙邊投資協定的實質談判。
在11月26日第16輪中國與歐盟領導人會晤中,雙方也同意正式啟動中歐投資協定(BIT)談判。
無論是應對美國的「3T布局」或是中國對外形勢變化,中國都必須找到一個可以開始的突破口,就是上海自貿區。
在可遇見的將來,中國是進不去TPP的,中國現在能做的就兩件事,一是如何進入TISA談判,一是尋求BIT突破。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只要能完成這兩件事,就算成功了。
而無論TISA或BIT要求的都是「負面清單」與服務貿易的開放,所以上海自貿區未來主要做的也會是這兩件事。什麼是「負面清單」?就是將不允許外國人投資的項目寫清楚,上面沒有寫得就意味著外國人都可以來投資。
中國習慣於正面清單管理,而且是「模糊的」正面清單管理。外商申請一個東西,官員就坐在那裡審批。今天心情好,就說符合;心情不好,就說,按規定不符合。問他,是按哪個規定,卻又說不出來。
所以中國在上海自貿區試行「負面清單」管理,實際上是對中國審批權的致命打擊,對中國官僚體制是更高難度挑戰,所以宣布之初,外界都高度盼望。
上海自貿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服務業開放,目前選擇了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等六大領域擴大開放,但上海自貿區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外國企業基本上仍按兵不動。我遇到的外國企業對自貿區都有興趣,但認為目前尚不成熟。真正來湊熱鬧的都是民營企業,尤其是浙江民營企業。
(許斌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本文摘錄許斌在中歐的演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