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拋出馬英九訪問中國的信息,始於二○一一年,由他的競選辦公室執行長金溥聰在美國舉行的國際記者招待會,第一次提出。最近馬英九又開始主動提起馬習會的議題。
是在怎樣的形勢下,馬英九又重提馬習會?兩年來,國民黨面對國內的政情,似乎開始出現進退失據的跡象。連任成功以後的馬英九,整個聲望急遽下降。對於任何緊急狀況,都無法找到恰當的對策。
當國內物價持續上漲,政商勾結的現象持續惡化,人民完全看不到馬政府的積極作為。其中最大的敗筆,恐怕就是服貿協議的進程。
從去年九月政爭之後,馬英九再也沒有做出任何受到肯定的行動。在馬王政爭之中,總統屢次嘗到敗北的滋味。甚至在台北市長黨內初選時,馬英九又押錯寶。他的政治判斷,不能不啟人疑竇。
服貿協議,已經公認是兩岸和平協議的前奏。如果順利過關,一切便在馬政府的掌控之中。然而不然,從去年延宕到今天,馬政府不僅不能在服貿議題上有所進展,反而還創造了一個三一八太陽花學運。一夜之間,馬政府忽然失去了所有的前景,他找不到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其中最大的關鍵問題,完全出在馬英九的思考。因為他在處理台灣的國際出路時,只是牢牢鎖定在北京這個方向。從他上任以來,馬政府的基本思維只有兩種。面對國內問題時,他把陳水扁當作提款機。面對國際問題時,他把北京當作萬靈丹。因為他的選擇不多,就很難提出任何的積極作為。
平心而論,馬政府能夠在中國與美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同時又在兩岸之間,營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平狀態。這是台灣歷任總統,所未能完成的穩定形勢。如果台灣沒有能力面對中國的挑戰,那麼就必須好好去追求一個和平的環境。馬英九所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口號,確實對華府與北京具有相當的說服力。脫離緊張對峙的歷史,追求和平共存的未來,誠然需要高度的勇氣與智慧。和平是如此不容易獲致,就應該更積極保護它,而不要輕易去破壞它。
馬習會是可能的嗎?很少看到一個國家領導人,只是單方面要求與另外一個領導人見面。從今年二月以來,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到中國訪問時,就已經拋出這個議題,卻遲遲未獲得北京方面的回應。如今,馬英九親自放出消息,不僅對國內的《遠見雜誌》提起,也對日本的《讀賣新聞》表示他的意願。這樣緊迫的表態,實屬罕見。馬英九的意圖非常明顯,便是希望在APEC年會上,以領袖身分與習近平「自然相見」。如果成功的話,則兩年來,台灣國內無法處理的政經問題,都會立即消融在馬習會的重大事件裡。
以外交議題來掩蓋國內問題,似乎是目前馬政府所能想到的最高策略。馬習會是歷史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但不必然能夠挽救國內的經濟問題。把千頭萬緒的台灣經濟出路,完全押在北京之上,只會創造更多的問題。這是飲鴆止渴的作法,也是太過樂觀的浪漫想法。擁抱中國,失去世界,將是馬政府的最大失策。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