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我的第二市場


【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6/18 第1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劉克襄這樣玩臺中
我的第二市場
職人圖像
火光裡的燦爛黑手 熔接職人 楊振崑

 

cover
 
 
 

我的第二市場

文;攝影/劉克襄

第一市場消失,第三市場沒落,第五市場才過半百。
相較於此,臺中老城區,端賴第二市場撐起庶民生活歷史的半邊天。

早在日據時代,不少城鎮都有規劃公有形式的市場,藉以整頓傳統市集的髒亂。

只是經過多年城鎮風貌的改變,這些市場多半難以維持過往,不少淪為蚊子館,呈現頹敗、殘破的容貌,甚有拆除殆盡。像臺中第二市場依舊活絡存在,仍保持昔時蔬果魚肉買賣,且維持乾淨環境的,在臺灣的城鎮已少之又少。

 
劉克襄這樣玩臺中1
第二市場位於中區棋盤式的街衢內,乃老城的精華地段。

宛如迷宮 特色獨具

西元1917年興建的第二市場,位於中區棋盤式的街衢內,乃老城的精華地段。當年臺中建城,除了規劃官廳、公署、公園和醫院等公家機關,便一併考量市場的存在。它以方形格局建造,更以三層樓高的六角樓為中心,以三翼三通,六條巷弄的通道放射而出;加上兩條橫街連結,形成小小迷宮狀。放眼國內,還真獨一無二。

當年此區域為新富町,故而最早名為新富市場,主要提供給住在周遭的日本人採買生活用品。戰後此一風氣微妙地延續,成為先生娘、律師娘等進出之地。乍看彷彿臺中眾多市場裡的精品店,蔬果魚肉的表面樣式往往較為好看、豐腴,但價格也略高一些。

 
劉克襄這樣玩臺中6
六角樓下不只有美食,還有老牌日本貨雜貨鋪,亦在此依傍。

我習慣從中山路走進去。此段市場旁邊的中山路,周遭以青果行為多。尤其迎面的慶周和陳慶兩家,彷彿水果街的門神,少說都有六十多年歷史。兩攤擺放的都是高檔水果,跟現今水果行大批發式的陳列截然不同。昔時老臺中探看病人,或拜訪重要親友,都會購買此地水果做為高檔禮品。

再往裡面,不過二十來公尺,便見中庭,乃一開闊廣場。廣場旁邊有一排置貨物蔬果的小室。站在廣場中央,最顯眼的地標是六角樓。樓高三層,昔時為瞭望臺監看周遭。裡面是間小小環形的展覽室,保留昔時建築格局,四周牆壁貼示著菜市場的圖文歷史。展覽室甚少開放,若登記才允准參觀。一座仍活絡進行買賣生意的市場,還保有典雅的文史室,放諸臺灣,大概也只剩此地了。

站在展覽室欄杆外頭,可清楚了然三翼三通六條巷弄的伸展情形。市場內的廣場相當開闊,日後或許可辨理一些好樣食材、在地風物之類的講習,或者舉辨具有特色主題的飲食活動。

 
劉克襄這樣玩臺中2
第二市場除了李海魯肉飯,山河、皮海李和聰明魯肉飯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市場如今有兩百多家店鋪。蔬菜攤約莫八、九家,散落兩個區塊。賣布匹、手藝和雜貨者亦有二、三十家,精緻地坐落於中正和三民路交會的區域。六角樓下則有豬肉鋪四、五家,還有一老牌日本貨雜貨鋪,以及一間咖啡屋;好吃的北斗肉鬆,亦在此依傍。

賣小吃和食材的攤位最多間,相信遊客最愛走逛和認識的,多是這類商鋪。

以六角樓為核心,順時鐘漫遊,靠近最裡面拜關公的武德宮周遭,屬於炒飯、魯肉飯和爌肉飯為主的環境。此一香火鼎盛的老廟前,固定有幾家菜攤和賣水餃的,感情融洽地、大嗓門地在那兒集聚。

 
劉克襄這樣玩臺中3
第二市場最知名的小吃,當屬爌肉飯。

風味小吃 別處吃不到

此區有一食物,最具臺中在地風味,叫「蔴薏」。好幾間店家都掛有招牌,每年七、八月是品嚐的季節。帶著苦澀滋味的蔴薏,加上番薯、小魚乾,是我這一輩小時候貧窮的食物。附近還有米苔目、碗粿等小點心,被在地人視為美食,經常朗朗上口。

第二市場最知名的小吃,當屬爌肉飯。但習慣稱為魯肉飯,只是外地人常搞不清楚。這兒的小販都會觀察你的外表,確定是外來者時,都會再告知,「我們的魯肉飯,有加一塊爌肉喔!」山河很貼心,特別用招牌詳加圖文解釋:魯肉飯即爌肉飯,肉燥飯即魯肉飯。

知名者有四家緊緊相鄰,各自時段不同。你何時來都有食用之店,猶若最早之便利商店。晚上五點到清晨五點,最出名的當為李海魯肉飯。一早去時,換山河營業了,接著皮海李和聰明也熱鬧地升火炊煮。孰好孰佳,真的看個人喜愛。白天去,有一好處。此時歇息的李海正在傳喚食材,如何切塊、熬煮歷歷在目,彷彿現場爌肉飯博物館的展示。

 
劉克襄這樣玩臺中5
山河很貼心,特別用招牌詳加圖文解釋:魯肉飯即爌肉飯,肉燥飯即魯肉飯。

中山路上,丁山和茂川家兩家肉丸也是頗具知名度的店面,它們常和復興路臺中肉圓拿來做比較。喜歡彈牙的大概偏向後者,前者明顯軟綿,接近彰化的風味。

最讓老臺中人津津樂道,甚至浮升驕傲感的,無疑是坂神長崎蛋糕。周遭還有三、四家,但外頭常有人龍排出的,當屬此店。吃過第一口,我便聯想起東京福砂屋的長崎蛋糕:福砂屋的長崎蛋糕綿密而香甜,適合搭配好茶解膩;老臺中的甜度較淡。我們習慣單吃,無需跟茶互動。製造者想必也有這樣的敏感吧,因而創造了甜度較低的內涵。

三民路附近是最熱鬧的小吃,中午時,王記菜頭粿加米腸、雞蛋人氣最旺,雖然提供的食材都已大量機械化出產,向隅者不減。中午時分,老是排出一條長長人龍;對面的老賴紅茶素負盛名,小小不到一坪攤位,同樣食客暢旺。有此二家,再加上什麼碗粿、蔥油餅的,常把此地入口塞得水洩不通。

 
劉克襄這樣玩臺中4
楊媽媽立食,若無及早訂位,恐怕都要排隊。

巷弄內還有家歷史悠久的意麵,始終維持祖傳的肉燥口味。每碗乾意麵的火候拿捏精準,口感足以和著名的南投意麵抗衡。或者兩相結合,展現中部意麵的特色。

另一街巷則有阿婆的麻醬麵攤,彼此都擁有可觀的忠實客戶。光是一趟不夠,不同時日來食用,才能逐一了解。至於,面向三民路上的顏記肉包和扁食人人稱道,那也是一甲子知名的老店了。

隱藏版美食 不可錯過

還有幾間日式料理隱身其間,猶若最核心的寶藏。譬如楊媽媽立食,只在午晚餐營業,白天是知名的丸一鮮魚行。此店接近六條通中心點,商鋪狹窄,能擺桌椅的地方不多。若無及早訂位,恐怕都要排隊。有些人也不那麼在乎,站著享用亦甘願,故而搏得「立食」的美名。

 
劉克襄這樣玩臺中6
劉克襄

第一市場消失,第三市場沒落,第五市場才過半百。相較於此,臺中老城區,端賴第二市場撐起庶民生活歷史的半邊天。我僅做一個人的小小巡禮。大家喜好不一,可能會漏掉諸多名店小吃,還望海涵了。

劉克襄

詩人、作家,外號「鳥仔」。在多年創作過程裡,不斷嚐試各種生態旅行和社會議題的書寫,論述觀點獨到,影響面向廣泛而深遠。著有詩、散文和小說等多部,新近代表作為《十五顆小行星》、《男人的菜市場》、《裡台灣》和《四分之三的香港》。

TOP

 
 
 

火光裡的燦爛黑手
熔接職人 楊振崑

文/葉佳慧;攝影/游家桓

 
熔接職人1
十三歲入行,楊振崑從事熔接工作已超過一甲子。

從183巷子裡轉了出來,耳裡餘留的砂輪機聲響,
嘎嘎喧囂,一時無法停歇,這讓人實在難以想像,
又熱、又吵、又污黑、又擁擠的工作環境,
「阿崑伯」楊振崑,到底用了什麼樣的決心,
才耐得住如此「煎熬」,成為堅守工作崗位逾六十載的熔接職人……

你想要火花再明顯一點喔?很簡單!鎂合金燒的時候是最好看的了。」要楊振崑簡單介紹自己的工作時,他彆扭得很,說得不甚明確,可當攝影師問到哪種金屬燃燒時的畫面最美,74歲已經當阿公的楊振崑,卻二話不說走進屋內,拿出鎂合金焊條對上噴火嘴,光燦燦的花火霎時四處飛散,繽紛、精彩,比什麼仙女散花棒還要精彩百倍,而這也彷彿撫慰了自幼怙恃俱失的楊振崑,能在激熱難熬的歲月裡,光火交融,總算是替自己熔接了一條人生路。

 
熔接職人2
高溫燒燃熔接時,楊振崑就著刺眼的光火還得把金屬雜質以焊條慢慢撇淨。

不低頭 卑微出身化作前進原動力

不管社會如何進步富裕,在每種時代背景之下,總不乏為了謀求生路,而活得格外辛苦的庶民群像;人稱「阿崑伯」的楊振崑,就是這麼一個在困境中,仍舊堅持努力、昂首向前的熔接職人。

「沒有什麼啦!其實就很像做黑手、鐵工,雜七雜八都可以做,有什麼機會就做什麼工作,哪裡有我們挑工作的資格啊!」被高溫瓦斯爐燒得火燙的雙頰,楊振崑臉上的皮膚卻沒有一絲焦皺,反而還滑潤潤的,甚至有點透紅。天公或許還是會疼憨人的,才會讓13歲就進入熔接這一行的楊振崑,始終沒有因為高溫、吃重的工作,而提早面臨身體的衰敗,反而總是一臉溫和笑臉地迎接來自全臺各地「掛急診」的病號,而楊振崑專治的病症,是各種與金屬相關的熔接工作,舉凡汽車引擎、排氣管,乃至文人雅士賞玩用的日本鐵壺,全都能透過他的那雙黑手,巧妙重生,重新贏回主人的關愛眼光。

 
熔接職人3
破損的壺底需先用生鐵補缺,再用砂輪機刨平底座。

「我七歲的時候爸爸媽媽過世,從此成為孤兒,幸好舅舅好心收養了我,可是人要懂事一點,不應該給別人添太多麻煩,所以從小什麼工作我都做過,賣冰糖葫蘆、賣冰、爆米香、擦鞋……,一直到13歲成為學徒,總算有了自己的方向。」焊接、熔接、鐵工、黑手,難怪在別人眼裡看來好辛苦的工作,楊振崑做來卻鮮少抱怨,工作粗重,他扛下來自己做,工具器械烏漆抹黑,他說洗洗擦擦就好,火槍噴得雙眼焦灼,那就「眼睛稍微瞇一下啊!」楊振崑笑得簡單,說他已經習慣這樣的高溫、高熱,但卻也下意識地拍了拍膝蓋,因為楊振崑這雙腿膝蓋,在他成為熔接師傅以來,已經不知道起過多少回的水泡,每一次,都是因為楊振崑太過專注,忘了把腳挪開,等到洗澡覺得皮膚熱辣辣的時候,這才發現「起水泡了!」

 
熔接職人4
楊振崑的兒子楊宗憲承接父親衣缽,輪框修繕是他的主力強項。

不放棄 陌生素材就要從頭摸透透

楊振崑說,熔接師傅的工作很像後備軍,從頭到尾參與的工作成品不多,可是卻是幫忙處理善後或修補的專家,沒有經驗的熔接師傅,很難掌握每種金屬材料的屬性、溫度的控制、熔接的效果與方式,必須透過經驗的累積,才能摸索出金屬重量、強度、加工性、延展性、耐壓性、震動性以及熔點溫度等特性,就像應用在飛機機體的鎂合金,過去大家對這個材質不了解,但鎂合金輕量化的特點,卻也經常出現在進口汽車、重機的引擎蓋、變速箱外殼等,因此當客戶帶著愛車前來求助楊振崑時,一開始楊振崑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但由於對工作的熱誠與專注,楊振崑於是鎮日研究鎂合金的熔接溫度、延展性,並且要如何施作才能讓熔接的部位美觀與強韌兼具,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楊振崑也漸漸地掌握了鎂合金的燃點、腐蝕與延展性。而對於眼睛刁鑽的汽車玩家們,有任何與器械、金屬相關的問題,玩家們一致推薦「振崑熔接處」,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楊振崑在,「使命必達」就是這家熔接處的直接保證。

 
熔接職人5
舉凡生活用品到工業焊接,只要與金屬相關的,幾乎都難不倒楊振崑。

原本以為熔接的工作,大抵就是與工業、器械有關了,但沒想到此時郵差送來的紙箱包裹,卻揭示了楊振崑近年來的工作重心──鐵壺修補:「你不要看這個鐵壺黑嘛嘛好像沒什麼了不起,貴的還可以喊價到二、三十萬喔!」習慣了簡樸的生活,楊振崑一開始也不懂為什麼一支茶壺開價會這麼貴,但因為客戶上門請教日本的生鐵茶壺若是生鏽、破損是否還有修補的可能,讓楊振崑意外開始鑽研日本鐵壺的修整方式,他一貫地採「無師自通」的方式,細究生鐵的材質特性、修補流程,要如何掌握熔點、銜接方式,如何以點狀敲擊創造生鐵紋路,並在完修之後以茶葉滾水煮沸整只鐵壺,才能讓新補的生鐵上色,創造「無接縫」的完美修繕。

 
熔接職人7
「振崑熔接處」現由父子倆一同攜手經營。

不懂茶 意外練得一手修壺絕技

楊振崑說,生鐵茶壺很容易鏽蝕,尤其壺嘴的地方壁薄容易破損,壺底的地方容易燒壞穿透,但有時候因為收藏者疏於照顧,因此連物件送來的時候,客戶自己也不知道水壺壞在那裡,因此楊振崑自創「水滴測量法」:將清水注入壺內並透過光線觀察,一旦水滲出壺體,生鐵的顏色就會浸濡變色,循著細細水痕就會找到破損缺口,以粉筆畫上記號,再裁切一塊生鐵放置高溫瓦斯爐上進行熔補,或以焊條做細補,就可以把老鐵壺起死回生,而且做到極為逼真的仿古效果。這項絕技讓振崑熔接處的生意從此應接不暇,客戶送修的鐵壺得等三個月以上才能收到是常有的事,甚至還有客戶把鐵壺拿到日本送修後不滿意,最後也是在臺灣這個黑手師傅楊振崑的手裡才重新找回鐵壺的價值,楊振崑說:「我不泡茶,也不懂茶,但我懂鐵,我懂金屬,這樣就夠了!」

 
熔接職人6
因客戶央求幫忙修繕日本鐵壺,讓楊振崑意外成此領域的高手,生意應接不暇。

摒除外在的附加條件,楊振崑選擇用最單純的條件與素材,克服工作上的挑戰,就像他不埋怨多舛的生命經歷,只好好把握當下的機會,成為一個出色的黑手,一個出色的熔接職人,在電光火石的燦爛間,展現小人物的草根力量。

▲ 振崑熔接處 楊振崑
地址:臺中市三民路二段183巷7號
電話:(04) 2224-6519
時間:09:00~21:00

TOP

 
  完整文章請見:《悅讀大臺中》六月號NO.3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