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應邀來台做專題演講,並就大數據未來的發展和教育部長蔣偉寧及新北市長朱立倫進行對談。他指出,過去20年,資料數量成長100倍,且2000年以後多是數位資料,讓資料蒐集、處理、分析比過去容易,影響所及,已逐漸改變全球各國政府的政策及各行業的經營走向。根據調查顯示,美國零售業因擅用大數據,不僅毛利有效提升,生產力也有顯著的進步。舉例而言,美國最大零售店Walmart針對消費者在網路上所提到的特定產品給予折扣,並將該資訊傳遞到需要的顧客;也透過Facebook洞察消費者習慣嗜好,推薦最適當的產品給潛在顧客;並利用集體創作的模式,借助消費者在網路上的力量去接觸到更廣大的消費族群。尤其其自行開發社交購物搜尋引擎,在社群網路裡做關鍵字分析,尋找人氣商品來為自家的網購目錄排名,並利用具有語意學習能力程式來幫助每月超過4,500萬的網購者尋找想要的商品,因而提高10%~15%網路購物成交率。
不僅是商業,在製造業方面,藉由大數據的分析與運用,也有不錯的成果。奇異電器(GE)位於亞特蘭大的能源監測和診斷中心,蒐集全球50多個國家上千台燃氣輪機的資料,藉由軟體蒐集並管理其流程的連續資料,線上儲存長達十年。而透過比較歷史資料和當前設備的狀況,可以發現設備老化跡象的趨勢和模式,提前數周預測機器故障和停機時間,在問題發生之前進行檢測、診斷和預測,避免故障及減少停機時間,每年能節約和減少的成本達7,500萬美元。
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曾下令調查分析巨量資料效益,報告結果5月出爐,研究顯示,大數據的變革為美國幾乎每一經濟部門和社會各層面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會,擅用大數據不僅可促進經濟成長,透過分析疾病、感染和早產兒照護等方面的應用,甚至可以拯救生命。
也因為大數據的運用可大幅提升各行業生產力,經濟效益顯著,各國政府皆積極投入。
例如新加坡資通訊發展局和高等學院合作,預計至2017年培養2,500名大數據分析專家;日本國土交通省與觀光廳利用GPS蒐集大數據,以開發更多應用;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則在物流、觀光、醫療、汽車四個領域推動大數據的示範型計畫;中國大陸2014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將大數據產業列入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中。
綜觀趨勢發展與各國政府產業投入的行動可以了解,大數據運用已然成為各行各業轉型的契機,台灣實有必要急起直追。
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在大數據的發展上,應從垂直應用領域出發,逐步累積數占全部就業人口約10%,如何透過大數據運用的科技化,進一步協助其國際化。
其次,以成功專案做為觸媒進行擴散,使各領域業者都能擅用大數據。以資訊硬體製造業為例,年產值達新台幣4兆,但面臨市場擠壓獲利下降。若能結合市場與供應鏈資訊分析,即時偵測市場需求波動能力,相信可以進一步掌控風險,提升獲利能力。
此外,台灣天然災害複合多元、人口稠密,災害脆弱度極高,可藉由推動開放政府、open data等方式,提升氣象、災防領域的數據分析,完備防災、減災準備。
不過,誠如馬英九總統13日接見麥爾荀伯格時表示:『台灣科技產業轉型尚未完成,在大數據的投資力道仍嫌不足。』如何加快速度,並投入必要的資源,絕對是現階段提升產業發展必須思考的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