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躊躇的美學:陳列散文論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9/25 第2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雜誌文摘 論榨菜肉絲麵
專題企劃 躊躇的美學:陳列散文論(一)
 
 
論榨菜肉絲麵
文/舒國治
吃麵,近二十年在台灣依然沒有退流行。但是麵店所賣的種類,倒是有不小的變化。舉例而言,像榨菜肉絲麵,便算是瀕臨滅絕的一款麵種。

你且去看,人進麵館,想到吃麵,常先想到牛肉麵;要不就想到乾麵,像麻醬麵或炸醬麵,或甚至豬油拌麵。幾乎已很少想及榨菜肉絲麵。

為什麼?或許榨菜肉絲麵有一點不上不下,幾乎有些尷尬,先說它的長相,白色的麵上佈撒著淺綠的榨菜絲與淺粉紅的稀稀肉絲,整個相貌有一種平平泛泛的「無重點」感。也就是說,它有一股先天上即呈顯某種不重要感的性格。它的濃郁香醇度不及牛肉麵,甚至它的清淡素淨度又比不上陽春麵。說它好吃嘛,究竟是何方神聖下的那股好吃?噫,似乎說不怎麼上來。說它不好吃嘛,亦沒聽過人凡說起它便鄙夷的,再說它在台灣至少也存在了六十年甚而更久,並且在之前大陸也朦朦朧朧約略存在了。但不管如何,它如今是冷門的麵種了。

冷門到有些麵店一天中點這款麵的,或許總共不到三碗,而牛肉麵被點到八十碗、一百碗。冷門到有些麵店索性將它自菜單上剔除。君不見,不少麵鋪的牆上只掛著麻醬麵、炸醬麵、餛飩湯、牛肉麵、牛肉湯麵、水餃,少少幾樣項目,教人一目瞭然,也教人很篤定知道自己要吃的、這裡有沒有。

那些不賣榨菜肉絲麵的店鋪,我覺得最乾脆。老實說,如果你的店平均一天只賣出三碗榨菜肉絲麵,而你還不把這款牌子拿掉,豈不是只想把它當成聊備一格的「懷舊名稱」嗎?更別說那一小盆早就炒好放在冰箱中的榨菜肉絲,很久才拿進拿出一次夾出一些擱麵碗�,這份過程是不是有點空洞落漠?

當然,麵雖不受人常點,卻一逕保留著這款名目,這種店家之念舊,也教人生出敬意。這是真的,是可貴的情操。若不是有千百家老闆猶懸掛著那一片「榨菜肉絲麵」牌子在牆上(哪怕沒賣出多少碗),太多的年輕人壓根就要愈發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榨菜肉絲麵了。這些念舊的店家在麵條文化的傳續上有頗大的功勞呢。

然而,有沒有好吃的榨菜肉絲麵呢?或,有沒有賣榨菜肉絲麵賣得很火旺的麵店呢?或許有,但我不知道,也沒去調查。一般言,好的榨菜肉絲麵,以你這家店每天被點的碗數之高可知。然哪一家有此等成績呢?

倘若真有一家麵店,大夥到這店皆為了吃榨菜肉絲麵,而很少點別的麵,那麼他的榨菜肉絲麵必然有過人之處,甚至他是不是該考慮把店名就叫什麼「老張榨菜肉絲麵」(像太多的牛肉麵業者叫「老張牛肉麵」的例子)之類的,並且乾脆只賣獨獨一味,不賣別的?

然而這樣的店在歷史上有曾經發生過嗎?不知道。但自坊間泛然觀望過去,看來不太可能。

主要還是那句老話,它不上不下。也就是說,榨菜肉絲麵這麵種,先天上就不大有特色,不大有強烈的個性。簡言之,它不大像主角!

好了,這下子說到重點了。倘若有人就是想欣賞配角,想逃開一逕過度主題式的食物;就好比不想吃牛肉麵、不想吃這些年點慣了的那些早已感到吃得熟極了、吃得太慣了、都吃到膩的「陳腔濫調」類食物時,這一當兒,那些早先始終存在卻一直被你忽略的「硬�子」角色,或許是你最感到清新甚至感到雋永的好味道。搞不好榨菜肉絲麵就能因此浮出檯面!

只是它必須自己有這個出息。

一碗好的榨菜肉絲麵,它必須是當端到隔壁桌上,你不經意瞧見了,會輕聲問老闆:「他吃的是什麼?」亦即:它要看上去便吸引了你的視線。可是那麼淺的顏色,白的麵。淺綠的榨菜絲,淡淡的肉絲色,如何吸引到你呢?哦,是了,是一種淡雅,是一種不壓迫人的「非濃烈」風情(這一點最與牛肉麵、蹄花麵大異其趣),是一種與熱門、與當道、與當紅隔得遠遠的「嫻靜自處」。

真的要說,榨菜肉絲麵是有其美學的。我曾在有些小文上談過它的榨菜肉絲不能擱放過多,多到蓋在麵條上令麵都抬不起頭來了。也就是,它和麵的比例一定要拿捏得相當有分寸,寧願少一些也不要在吃麵時嚼來嚼去老是有嚼不完的牽扯糾纏不清的榨菜脆條感覺。尤其是當念及這碗麵收了人家八十塊錢怎麼好意思不多給你些榨菜肉絲、這豈不是坑顧客嗎?這觀念最害了這碗麵。

挑選榨菜當然極重要。最好上源是找到醃得好的榨菜老作坊,以此來切絲炒肉條會生出豐富的鮮味與淡淡的香氣。這是店家自身的修為了;若他能在挑選榨菜與炒製它的方法上像是做藝術品一般的來做它,那是很有機會的。另外麵條的品味,例如是選細不選粗、抑或是選機器切麵不選刀削麵等等的自己心中取捨,但看店家如何自決。我吃過很好的細麵下出來的榨菜肉絲麵,也吃過很好的手擀家常麵下出來的榨菜肉絲麵。前者吃的是湯的,後者吃的是乾的,皆好吃。然而這兩家皆未必是榨菜肉絲麵的專擅之店,至少它們別的麵賣得更好。

這幾個星期,莫名其妙的吃了十幾碗榨菜肉絲麵,算是這三十年少有的密集程度,堪稱奇怪。主要一來在某麵店無意吃牛肉麵、麻醬麵此類濃渾食物,二來天氣炎熱想嘗些許久忘了碰觸的清爽簡潔無啥負擔之物,也就連續的吃上了。吃著吃著,想這款不怎麼顯赫麵種,架式不足卻在台灣小小島上也度過了六十年恁長歲月,說不紅也沒太過不紅,是台灣小吃社會相當有趣的伴隨見證一位老資格食物,左右無事,寫出來消消長夏。

舒國治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先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七十年代末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深受文壇矚目。八十年代浪跡美國,返國後所寫,多及旅行,被視為台灣旅行文學的重要奠基人。論者好言他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堪稱「舒式風格」。二○○五年於《商業周刊》撰寫小吃專欄,自此小吃寫作又成了他另一塊招牌。著有《讀金庸偶得》、《臺灣重遊》、《理想的下午》、《流浪集》、《門外漢的京都》《台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水城臺北》等。

 
躊躇的美學:陳列散文論(一)
文/簡明義
1980一九八〇年,陳列第一篇正式散文作品〈無怨〉在台灣文壇現身。在漫漫長夜中淘洗出的記憶,如春雷雨後地土牆簷中抽長的青芽,承載文學家與壓迫的政權頡頏頑抗後淬煉出的情感,綻放著讓人心折的翠綠。作家寫下這樣的句子:「當天地間萬物貫注於生長的時候,似乎其他的什麼都不值得怨恨和記掛了,最該珍視的是自己的完整。」■1 文句讀來平靜無波,實際上,藏匿著巨大的時代病灶。陳列此時的散文,看似略去過多國家暴力扭曲主體精神的過程與細節,實際上,陳列以側寫和象徵的手法,導引閱讀者想像與縫合,暴烈的體制,究竟與陳列每天在牢獄中看到的緩慢行走陽光,如何鑲嵌為一。

無論抒情、懷舊或論理,台灣散文書寫的多數,都在形構寫作者自我的精神世界,只是以不同的腔調與筆法形成風格的差異,有別於台灣散文的主流傳統,陳列並不突出「自我」的重要性與形象。相反的,他在文學的旅程中,總展露「航向他者」的意願。

收錄陳列第一階段十餘篇散文的《地上歲月》,從〈無怨〉到〈老兵紀念〉,前後大概十年,除了少數篇幅以自己的生命經驗做為材料,他的散文命題,傾向敘述與理解「他者」,而且往往是台灣社會中被忽略與遺忘的邊緣性存在,如農民、漁民、礦工、原住民、老兵。在和劉克襄的一場對談裡,陳列提到:「《地上歲月》的寫作題材,是社會現實問題導向的。寫這個時代,寫社會問題。」■2

這樣的寫作關懷,是作者以散文作為探測社會多樣性存在與問題的起點,在貫徹如此的問題意識時,陳列也慢慢形塑自己的美學傾向。他透過近身觀察、互動與細節掌握,來描繪土地上邊緣者的生命,但不管這些社會邊陲角色的苦難過程與內容多麼不同,陳列往往以「淡化」的方式去處理。「淡化」不意謂輕描、漠視或不同情,而是刻意不讓情感氾濫,意義得以因觀看的距離而湧現。

陳列寫作精神中的人道主義,或多或少,與其在1980一九八〇年代中期,參與《人間》雜誌的工作相關。他以不同的名字(陳列、陳瑞麟、黃沙、陳麟、黃小農、盧思岳等)寫了不少人物採訪與社會報導。■3 在〈同胞〉一文中,於首段敘述之後,便以兩個輪迴,平列五個來自各地原住民的故事。陳列對這五個原住民的書寫與呈現,是以重要的情感互動與交往作為基礎,被寫入的角色多是具體可感的存在,〈漁人•碼頭〉和〈老兵紀念〉中的角色皆然。在陳列節制的寫實場景安排下,讀者不但可以觀看到這些社會邊緣人物的悲苦,更能被他們有尊嚴的生命意志打動。這是此時期典型的陳列式寫作,他不控訴,也不疾呼,在他筆下這些苦難與艱難的存在,自可喚起讀者的共鳴與感動。從敘事視角加以分析,可以發現,此書中每篇文章,幾乎都是以「我」作為觀察、論理與抒情的起點。除了〈無怨〉處理自身,〈親愛的河〉是以集合詞的「我們」處理環境議題之外,這些各篇章中的「我」,都是去體會與引出「他者」存在的視點與起點。藉由各種回憶與情節的鋪排、觀察或參與過程的串接,「我」說出了這些人、那些人的故事,也帶出了「我」的人間思索、關懷和實踐。

1.陳列,〈無怨〉,收於《地上歲月》(台北:印刻,2013),頁十七17。本文引用出處皆以印刻出版社於2013二〇一三年出版的「陳列作品集」四卷本為主。

2.尹蓓芳整理,〈一邊是歷史,一邊是詩:劉克襄對談陳列〉,《印刻》五卷九期,二〇〇九年五月,頁69。

3.這些文章陳列幾乎不曾收錄在任何文集裡,只有〈叩寂寞以求音——兩個造琴人的兩極故事〉後來換了〈半隱士〉的標題,放在二〇一三年出版的《人間•印象》文集中。

簡明義

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曾為Fulbright 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2009)。研究領域為自然書寫與生態批評、現代散文、文學與電影、保釣世代文學與思潮。著有《寂靜之聲——當代台灣自然書寫的形成與發展(1979-2013)》、《書寫郭松棻: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博士論文)等書,以及〈董橋散文中的台灣圖像、文體風格與知識政治〉、〈冷戰時期台港文藝思潮的形構與傳播——以郭松棻〈談談台灣的文學〉為線索〉、〈返鄉的歷程——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的文化史意義〉、〈愛與冒險——論一九九〇0年代之後劉克襄的「都市轉向」〉等論文。

 
 
我想加入一起玩,可是同學拒絕我…
學校就是小社會,是孩子遭遇各種人際練習題的第一個場域。被排擠、被同學罵該怎麼辦?我想加入同學的小圈圈,該怎麼做?這些人際課題在課表裡看不到,在人生路上卻比任何一門認知學科都重要。

台灣人真的在意食安嗎?別鬧了。
全國人民難得同聲大罵:「這黑心廠商怎麼讓『人』去吃『餿水』所提煉而成的油?是把我們當x嗎?分明不把人當人看啊!」先別那麼氣,請回答這個問題:「台灣人真的在意食安嗎?」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