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愛在竹 樂於編 竹編職人 劉欽琳


全台唯一的密技電子報-【電腦人PCuSER 網路e週報】以電腦密技為主軸,協助您排除各類疑難雜症! 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9/24 第17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職人圖像
愛在竹 樂於編 竹編職人 劉欽琳
城市印象
如夢令-臺中

 

cover
 
 
 

愛在竹 樂於編
竹編職人 劉欽琳

文/葉佳慧;攝影/游家桓

 
竹編職人劉欽琳1
劉欽琳將竹編精緻化、藝術化,使傳統竹編也能變得很不一樣。

竹編,難道只能侷限在農具、器皿、掛籃……等日常用品裡嗎?
從小浸淫在竹編世界裡的劉欽琳,
退休之後重拾創作樂趣,
他讓竹編變得更精緻,
也讓生活物品變身藝術創作;
而當美感從生活裡發芽,
藝術,也將因根植於生活而充滿溫度。

龍眼樹密密低垂著枝枒,樹上結實累累的龍眼將枝幹壓得極低,伸手一摘就可以得手一把把的龍眼:「我們鄉下地方就是這樣啊!不過今年天氣熱得晚,不然你們這個時候來,剛好龍眼上市可有口福了!」劉欽琳帶我們穿過紅磚屋旁的小徑,拐了個彎竟然彷如近入另一片天地。倉房、稻埕、刺竹林,正廳堂號前的沿廊,就是劉欽琳平日做竹編的地方:「因為這裡光線很好啊!如果遇到下雨也不用搬來搬去,很方便!」劉欽琳咧嘴笑了笑。

 
竹編職人劉欽琳2
劉欽琳在自己設計的刀臺上削製竹篾,既整齊又有效率。

退休 重拾竹編之樂

臺中東勢地區是客家人的大本營,勤勞務實彷彿就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心性美德;篤實、肯作、不怕苦,這樣的基因自然也留存在劉欽琳身上。劉欽琳回憶,學會做竹編,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自他有記憶以來,總是看到父母親友或者街坊鄰居們,在自家的廳堂、前廊或者稻埕,剖著竹篾,編著斗笠、竹籮等,而民國42年出生的他,其實是正好趕上了東勢石城地區的竹編繁榮期。東勢由於位置靠山竹林多,竹子遂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當地居民取用竹子不但能搭設房屋、製作家具,同時也因為農用與家用需求,在農閒時期發展出竹編產業;因此,早年經常可見石城地區的婦女們圍在一起做斗笠、竹簍等,以增加家庭收入。

 
竹編職人劉欽琳3
剖篾時在刀背後加一片竹板,能順利分開竹纖也更省力。

耳濡目染之下,劉欽琳自是相當熟稔竹編製作的流程,不但從七歲開始,就已經能協助父母製作竹編,偶爾,還會趁著父母外出忙於農事之際,自己一股勁地完成半成品;家,即是他的編織教室,也鍛鍊出他渾然天成,運用竹材的敏銳直覺。

雖然竹編技藝羅織了劉欽琳的童年生活,他對竹編也有著獨特情感,但無奈塑化製品開始入侵每個家庭,大陸的低價代工也侵蝕了臺灣竹編市場,讓劉欽琳不需也毋需多想,進入社會時直接選擇到工廠上班;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維持了三、四十年,一直到幾年前劉欽琳退休之後,他才終於又有時間餘裕,重拾他對竹編技藝的喜愛。

 
竹編職人劉欽琳4
竹編的編織技法變化豐富,因此起底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剖篾 考驗師傅真功夫

竹子具有堅實、彈性、韌性以及劈裂性佳的特質,但每一種竹材都還是各有不同的特性表現,例如桂竹的彈性、防潮效果好;麻竹材質柔軟;長枝竹韌性強不易斷裂……,因此端看製做的物品來選材,才能相得益彰,達到加分效果。劉欽琳把經過刮青處理的竹管備好,只取中間竹管的部位,必須避開「目」也就是竹節的部分;劉欽琳解釋,一根竹子大多只取中間段使用,因為竹子末端的寬細不均,而接近竹根的部分則硬度太強,都不適合拿來剖成竹篾,好的竹篾必須寬細、厚薄、質性均等,如此編製的時候才容易操作,成品也會有更優美順暢的線條,因此準備竹蔑的工作雖然感覺重複又單調,但卻是影響作品好壞最重要的基礎,也能考驗出一個竹編師傅是否具有紮實的基本功。

 
竹編職人劉欽琳5
原本強韌的竹子,在劉欽琳的巧手下,竟能變身柔軟輕巧的竹編飾品。

一般竹編成品的製作,從選材、刮青開始,大致還能分為剖篾、對開、定寬、修厚、倒角、編織、塗裝等幾個步驟,而劉欽琳準備篾片的工具很簡單,用一把長刀再加上一座自己設計的刀臺即可,簡單明瞭。一邊順開竹篾的纖維,劉欽琳解釋,每個竹編師傅慣常使用的工具不盡相同,而這臺他自己設計的刀臺,一邊用於定寬、一邊用於修厚:定寬的部分是將劍門固定高度,只需調降竹篾放置的位置,就可以更有效率且更精準的把竹篾剖成一定的寬度;而一旁的刀臺則著重在修厚的流程,讓右手握刀使左手用力往後拉,重複動作直至篾片厚薄均勻為止。而經此過程所備製的篾片,不論長寬厚薄都更趨近於一致,也正好適合了劉欽琳近年來走向竹編精緻化的創作路線。

 
竹編職人劉欽琳6
作品的收尾關乎成品的優劣,尤其是銜接處,更考驗了成品的耐用度。

傳統 也能變身好時尚

過去只要談起竹編,多數人總是與斗笠、竹簍、謝籃、雞籠……等日常用品聯想在一起,然而,現階段劉欽琳已經不再製作這些替代性高的生活器物,他選擇讓竹編藝術化,有時候他使作品迷你而精緻,有時又強調雅緻的編織紋理,甚且,也與拼布、陶藝、漆藝結合,展現竹編不一樣的藝術表情。視編織的物品不同,劉欽琳善巧利用各式竹編方法,三角編、六角編、四角編、米字編、人字邊、風車編、雙層三角編……,每一種編法不僅展現出不同的視覺紋路不同,同時堅韌耐用或柔軟度等種種特性也都不盡相同,劉欽琳於是選擇不同的編紋,展現在不同的表現物體上:如果是靜態展示的創作,他就可以變化編造的間距或混用;若是具有實用性質的包包等,就會偏向表現強調材質的柔軟與花紋效果。

 
竹編職人劉欽琳7
迷你版謝籃除了比例的縮小,作工卻更講求細緻到位。

然而,劉欽琳的竹編創作實在精美,早已超過大眾對竹編藝品的期待,因此,現在劉欽琳所創作的竹編,幾乎都成為參展作品,而捨不得拿來用了。

分享 滿足心中創作渴望

不像劉欽琳從小就在竹編堆裡長大,現在,劉欽琳的孩子雖不像父親一樣,對竹編有獨特的深厚感情,願意主動承接父親的精巧技藝,但劉欽琳還是基於分享與推廣的美意,在農會或有意學習竹編的學校與單位,從最基礎的竹編技術開始教起。「有人願意學,我就樂意教,讓大家知道竹編不但很實用,還可以滿足每個人心中藝術創作的成就感,這樣就夠了!」劉欽琳笑著說道。

 

TOP

 
 
 

如夢令-臺中

文/苦苓

 
苦苓
苦苓

……還有無窮的驚喜,蟄伏在每一個角落等待探索,還有許多的椅子,都在召喚略略疲累的你姑且小坐,讓拂面輕風洗去旅人一身的塵埃……

臺中於我,已是如夢的往事了。

我曾經蟄居在大肚山上,每晚看著百萬燈火的無敵夜景,「迤邐在萬燈之上 ? 我們曾經擁有 ? 一城市的輝煌」,這是年輕時寫的詩,多少年風雨之後,依舊可以印證這令人「哇!」赫然驚訝的景色,而看燈的人已非昔日了。

在理想國的藝術街坊,我和一些藝術家、或稱生活藝術家的朋友們,規劃了每週每週的活動:古箏演奏、詩歌吟誦、聖誕晚會,甚至把雞蛋從高樓丟下看會不會碎……煞費苦心,無非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這裡逛逛充滿個人特色的一個個小店!後來,藝術街坊居然成形、打響名號了,而今林總紛陳,最初的店似乎也只剩翠虹和潘媽的店了,噢,還有去而復返的「小雨的兒子」。

東海有我的青春夢

偌大的東海大學校園,當然也少不了我的足跡。那是牧場裡還有牛,還沒有那麼多建築物搶食綠意的時代,如果你從工業區門口,也就是大學的側門進入,經牧場、過東海湖、繞宿舍區(別忘了喝一瓶牛奶或吃一根冰棒),上陽光草坪,謁路思義教堂,再漫步文理大道,後穿越相思林到東海別墅……那絕對是一幅又一幅生動難忘的景象。

美到我想住在裡面,因此想來讀研究所、得博士、當教師……然後分配宿舍──但那太遙不可及了,轉而想結交教授的女兒,成婚後死皮賴臉地入住?但誰要如此厚顏之徒,結果終於在牧場旁的公寓租了房子,在向著牧場的陽臺上擺了吧檯桌椅,每天對著萬畝綠意,輕輕地喊一聲「乾杯」。
腳跨得再長些,就到了一樣是大肚山麓的都會公園,原本只是台糖棄置的荒地呢,倒也林木成蔭、步道繚繞了,如果不畏秋冬凜冽的海風,的確可以在此看花開花謝、燕來鳥歸,甚至日出日落,以及夜裡的滿天星斗。

當流星出現時,別忘了許願,有一天,能再回臺中。

後來我也抵不住繁華的誘惑而入城了,入的還是臺中,只是那個大家比較熟悉的,都會型的臺中,從火車站、全國飯店、新光三越一路往高速公路發展,如一強盛帝國不斷擴大版圖的臺中,由大肚山上看下去,燈火酒綠、紙醉金迷的臺中。

可喧鬧之中,卻也不難找到寧靜。

別的城市,有寬闊的馬路,旁邊小心翼翼挨擠著,窄窄的人行道,也許寒酸的種棵樹,栽點花,甚至簡陋得只有水泥與瀝青。而臺中的馬路中央,卻是寬達數十米的綠園道,兩旁僅容車子小心翼翼地通過,徒步的人卻可以在路中央大搖大擺,而這些綠園道還不僅是樣板,它們密密麻麻地形成網路,四通八達,事實上,你可以光用走的,遊遍整個臺中。

適合走路思考的城市

這時代誰還走路啊?但走路一來健康,二來經濟,三來變化多端、可以仔細觀察,也不會錯過途中任何可喜可愕之事,而且我說過,在《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裡再三說過,走路是唯一可以同時從事思考的活動。

最經典的路線,是在中港路(又名臺灣大道,但我寧取舊名)的「博館前」站下巴士,先到科博館的大草地曬曬太陽,植物園裡看看奇花異草,然後在全國飯店前楚戈的大型「中」字雕塑瞻仰一番,再走當今最夯的「草悟道」,路中爭奇鬥妍的特色小店不斷,也有大型的「勤美誠品」和「茉莉二手書店」坐鎮,雅俗共賞,貧富皆有去處。到了市民廣場,少不得要停下來,看看一家大小打球、追逐、放風箏的和樂景象,並想像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年年的轉播盛況。

對著大草地前的一棟雅緻建築,叫 「月光流域」,那是我想住而沒有住成的地方,沉吟良久,感慨係之。

「跟著腳走」,綠園道繼續往美術館延伸,路上當然有如「懶人」、「Forty」這些風格咖啡店,為你補充徒步已久的能量,然後一路是各個大型的戶外雕塑作品,然後是書法的碑林,然後到美術館看展覽,或不看展覽只穿廊而過,都會覺得身上沾染了濃濃的藝術氣息。

每個角落都有驚喜

何況館前仍有園道,有綠草如茵,有白鴿飛翔,有亮麗的小花圃,也有一間間充滿異國風味的餐廳,一個不留神,會以為來到了巴塞隆納的蘭布敦大道,這裡的盡頭,沒有哥倫布遙指新大陸的雕像,只有安靜的小廟,等你來上一炷香,許一個願:期待有一天,能夠再來臺中。

而這還只是眾多綠園道中的小小一條而已,還有無窮的驚喜,蟄伏在每一個角落等待探索,還有許多的椅子,都在召喚略略疲累的你姑且小坐,讓拂面輕風洗去旅人一身的塵埃。

不知是我的偏見,還是眾人所見略同,即使無數次回到臺中,依然無法有旅行的感覺,是因為太熟悉嗎?還是太安適嗎?只覺得每一次都像回家,是複習,是反芻,是美好記憶的replay,也因如此,套一句很通俗、卻很貼切的說法:「臺中,走它千遍也不厭倦」。

臺中於我,並非往事,
它總在我夢中。

苦苓
本名王裕仁,1955年生,曾居臺中30年,現為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員,著作五十餘種,旅遊六十多國,新書《哦NO!不要跟我去旅行》正由皇冠出版社發行中。

TOP

 
  完整文章請見:《悅讀大臺中》九月號NO.42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