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經醫學觀點看胎教 嬰兒與母親 9月號 NO.455 採訪撰文/郁筱惠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李依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張璽(依文章內容出現順序排列) 攝影/法樂精品婚紗 胎教理論的小祕密 懷孕第6個月起,媽咪就要盡量跟胎兒隔肚皮說話最好!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李依親指出,因為寶寶的聽覺系統,約於母親懷孕20週起即發展成熟。雖然,胎兒不能完全聽懂大人說話的內容,但卻可能感受母親的心情,包括:柔和、安祥、愉快,或寧靜等感受,因此孕期婦女的情緒,間接都能具有安胎的良性作用。 一、日本的「系統化胎教」課: 臨床心理師李依親表示,日本曾有婦產科池川明醫師發表過胎內記憶的看法,日本長久以來也一直都有所謂系統化胎教課程,內容包括有:情緒管理、右腦開發、胎兒對話、音樂薰習。 其中「胎兒對話」,被視為對於穩定孕媽咪情緒與寶寶成長等具有良好作用,因此被胎教理論者較廣為拿來應用。 李依親心理師表示,事實上,語言的細節,對胎兒來說,並非能夠理解。畢竟,一段語言包含:音素、音色、語調等部份,胎兒僅僅能對音色、語調等存有感受,至於「音素」,則因較為細緻,並具有後天學習才能懂得的意義成份,因此就胎兒而言,並無法聽得懂媽咪到底在對自己說些什麼。 二、美國的「子宮對話」論: 除日本以外,美國史生狄克夫婦則提出認為,對媽咪肚子裡的胎兒說話,有助於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愛及關懷。尤其人類胎兒的聽覺器官最早於胎內6個月大即形成,因此有部份生理學家相信,對腹內胎兒說話、打招呼,能有助於胎兒在母親肚子裡能夠健康成長。 胎教功能的正確認知 李依親心理師表示,曾有一項荷蘭的相關實驗指出,透過低頻振動的輕微刺激方式,貼近懷孕母親肚子表面以測試胎兒的反應,發現胎兒具有記憶能力。 這個研究的實驗方法為,提供胎兒每隔30秒一次的固定振動,觀察胎兒從「有反應」到「習慣而無反應」的過程,此過程被認為是胎兒具有記憶的指標,心理學上稱之為習慣化(habituation)。(註:習慣而無反應,表示對於剛才的刺激已經失去新鮮感,而記憶的存在,就是對新、舊刺激具有分辨力。) 最後實驗結論指出,在接受研究的100名孕婦中發現,30週大的胎兒具有短暫記憶的反應,而34週大的胎兒,其短暫記憶的反應甚至可能保存4週之久。因此,該項研究宣稱,胎兒具有記憶與學習的能力。 不過李依親心理師提醒,寶寶即使具有「短暫記憶」,卻不代表具有「學習能力」喔!因為學習包含對於訊息意義的理解,但能夠區分新、舊訊息,並不代表知道這些訊息的意義,因此對胎兒拼命灌輸或認為他可以學會某些語言,期待日後孩子出生能對該語言有強烈的學習能力,算是誇大了胎教的功能,甚至也容易造成孕婦某種程度的緊張與壓力。 李依親心理師認為,胎教的正面意義,應是對於孕婦及胎兒能有穩定情緒的良好影響,而不是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錯誤胎教理論來劃上等號。故正確看待胎教應有兩項重要觀念,一是與胎兒溫柔對話,二則是孕婦情緒放鬆訓練。 因胎教強調情緒放鬆,提醒母親學習調適孕期的緊張情緒,進而達到放鬆心情、情緒管理的技巧,待日後寶寶出生、生活一團亂時,母親已具備較佳的情緒EQ;再者透過母胎親密對談來交流情感,鼓勵母親主動觀察胎兒的反應,對日後照顧寶寶能具有更敏銳的觀察能力。 選擇理想的胎教方式 心理師李依親說,有部份研究指出,婦女懷孕5個月起,胎兒即有聽覺作用、6個月有觸覺、7個月有視覺、8個月則有味覺及嗅覺等功能陸續展現。 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胎兒對孕媽咪給予的語言內容,其實是無法精緻區辨、理解的(例如:分不出到底是「pig」還是「big」),頂多只能在出生之後,對於某些語句、聲調、語言產生「似曾相識的感受」,進而可能有偏好反應,但並非絕對。 李依親心理師建議,孕媽咪如果真的很希望給孩子胎教,不妨以提供溫柔的子宮成長環境為主,像是嚐試用輕柔音樂、唱搖籃曲、撫觸孕肚說說話,如果真的想「教」,那就多聽或多說,例如希望讓孩子對音樂、對外語有偏好與熟悉感,就多看外語電影、多聽這類音樂、多跟孩子聊天…等。並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當媽媽,預先了解孩子、體察孩子的需要喔!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張璽表示,胎教到底有多神奇的功能乃是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要能令懷孕的媽咪心情愉快,而不要造成孕婦內心無形的身心壓力,所以胎教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寶寶能在媽咪妊娠期間,創造出較佳的子宮環境來孕育胎兒,使孕期心情愉悅,寶寶更健康。 準爸爸也能參與媽咪經常練習的「胎兒對話」嗎?張璽醫師表示,準爸比只要待在媽咪身旁,像是:陪著媽咪產檢、陪著媽咪一起走路、散步、用餐等,都是與腹中寶寶很棒的交流機會,不妨輕柔的告訴寶寶,爸比也陪在媽咪身邊一起期待他的到來,更可以分享自己的心裡話,以溫柔的語氣傳遞給寶寶聽,這樣也就非常非常的棒囉! 胎教好孕小叮嚀 李依親心理師表示,胎兒約於懷孕20週左右就已有初步的聽力發展,由於聽覺是人類最早出現,也是最晚消失的功能,更是胎兒與外界訊息交換的重要觸覺管道。 因此,不妨在孕期學習心情放輕鬆,多將注意力放在寶寶和自己身上,而非目標性去學習某種技能知識語言,陪著胎兒多說、多聽、多溝通,這樣也就能徹底發揮胎教強調的最佳作用囉! 李依親 學歷: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花蓮門諾基金會善牧中心諮商員 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長庚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張璽 學歷:日本鹿兒島大學醫學士、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日本京都大學iPS幹細胞研究所(進修) 經歷:日本京都大學附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小兒學科助理教授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9月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