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新冠狀病毒 法國現首例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語言是欺騙 溝通是妄想 我們用冰冷的鍵盤 敲出網路上迷路綿羊的足跡…【e世代文學報】網路文學創作的新入口!!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5/09 第374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編輯小語 新冠狀病毒 法國現首例
陳玉枝談護理要向病人交代,不是醫師
醫藥新知 加班昏倒 竟是腎絲球腎炎
塞劑當藥吃 難怪症狀沒好轉
對付「產科殺手」 子癲前症可早篩
健康焦點 小便有泡沫 腎病變警訊
面膜敷太久、太多 美眉變花臉
保健優概念 喝深色酒比淺色酒容易醉,真的嗎?

編輯小語
 
新冠狀病毒 法國現首例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聯合報
法國衛生部八日通報法國境內第一個類SARS新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患者是一名六十五歲的法國男子,最近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返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分析該名病患的病毒檢體,證實是新冠狀病毒(nCoV-EMC)。

衛生部表示:「這是法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確診的病例。」衛生部長杜漢說:「這是單一病例,但衛生單位已全面動員防止傳播。」

自去年九月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獲通報卅例確診病例,分布在沙烏地阿拉伯、約旦、阿聯、卡達、英國和德國,並在四國造成十八人死亡,其中十一人在沙國死亡。

新冠狀病毒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毒屬同一科,會引起急性肺炎和腎衰竭。WHO建議各國對感染不明肺炎的病患進行檢驗。

雖然這種病毒似乎不像SARS或流行性感冒那麼容易傳染,但是可能已能經由親密接觸而人傳人。英國的病例就似乎傳染給家人,約旦也有照顧病患的醫護人員感染。

新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病毒密切相關,科學家認為蝙蝠或其他動物,例如山羊和駱駝,可能是傳染源。

 
陳玉枝談護理要向病人交代,不是醫師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現在護士離職率非常高,但台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前主任陳玉枝堅守護理工作45年。

台北榮總昨天舉辦護師節大會,陳玉枝以最資深的白衣天使身分接受表揚,她在台中護院畢業後就到台北榮總任職,熱愛護理,臨床經驗豐富,也不斷地進修,充實專業知識,拿到美國醫管博士學位,曾被派駐到署立宜蘭醫院擔任副院長。

陳玉枝對護理的熱情,與她剛入行的經驗有關,當時她照顧一位90歲老先生,老先生嚴重便秘,使用軟便劑及浣腸都無效,她靈機一動,幫忙老先生做腹部及肛門按摩,讓他順利解便。老先生的家屬從美國回來,表達感激:「醫師都做不到,妳卻做到了」。

陳玉枝說,很多人覺得護理師把屎把尿很低微,其實護理師具高度專業,「護理師能做的,醫師卻未必做得到」,護理師隨時在病患左右,從患者糞尿形狀、顏色就可協助病情判斷,這是醫師做不到的事。

她曾照顧膀胱造口患者,當時沒有造口袋,只能用導管將尿液引出,但尿液滲出使附近皮膚起疹子。陳玉枝問住院醫師是否重新插管,醫師卻以「無法向主治醫師交代」為由拒絕。最後她用塑膠袋和棉墊自製密封袋,避免尿液滲出,解決患者起疹子的問題。她說:「護理師是要向病人交代,不是醫師」。

陳玉枝表示,自己對於護理產業有4個堅持,1、愛與關懷,從患者角度出發;2、護理師要具備專業能力,給予患者全人照顧;3、醫師與護理師是夥伴關係,並非從屬關係;4、創新研究照顧方法,不要害怕改變照顧病人的方法,應給予病人個人化服務。

陳玉枝說,目前護理人力不足,不只要改善護理人員薪資待遇,更要創造友善的工作環境,很多離職的護理師其實熱愛的工作,也有使命感,但因為工作量太大,無法做好每件事而容易有挫折感,所以離去。

 
醫藥新知
 
加班昏倒 竟是腎絲球腎炎
蕭匡智/彰化秀傳醫院腎臟科主治醫/聯合報
29歲的小楊在熬夜加班昏倒,同事將他送醫,抽血檢驗發現他已是末期腎衰竭,要維持生命,除了換腎,唯有長期洗腎。

小楊自訴,小學生時驗尿體檢,他就被告知有蛋白尿,經醫師診斷後為腎絲球腎炎,雖遵醫囑門診治療,但大學畢業後工作忙碌,沒有定期回診。最近半年,小楊全身疲倦、注意力無法集中、小便泡沫量增多,偶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原想工作告一段落去看醫師,不料卻昏倒在辦公室。

根據統計,國內造成末期腎衰竭的疾病中,腎絲球腎炎占了四分之一,但許多民眾對這疾病相當陌生。

其實,腎絲球腎炎是一個統稱,包含了約20多種腎絲球疾病,國人較常聽到的有糖尿病腎病變、微小性腎病變、膜性腎病變等。

腎絲球腎炎最常出現的症狀為蛋白尿,當病人門診追蹤,持續有蛋白尿或血尿時,可收集整天尿液來測量尿蛋白量,正常人一天的尿蛋白量小於150mg,如果24小時尿蛋白量超過3g時,腎臟科醫師會建議病人住院接受腎臟切片,以決定治療計劃。

腎功能是評估病人是否為末期腎衰竭的最重要關鍵,正常人血中肌酸肝濃度在0.7至1.3mg/dl之間,如果肌酸肝大於1.5mg/dl或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就被認為腎功能異常。

腎功能異常病人,臨床上會出現血壓升高、血脂上升、尿蛋白增加、雙腳水腫現象,如果不控制血壓、血糖,並且避免使用來路不明藥物,腎功能會急速惡化,當肌酸肝大於8至10mg/dl時,會出現嚴重尿毒症狀,需要緊急送醫治療。

腎絲球腎炎並非絕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預防腎絲球腎炎進入末期腎衰竭最好方法,當體檢發現蛋白尿時,應該立刻到醫院複檢、追蹤,接受必要治療,不能因工作忙而忽視病情,造成病情加劇,甚至危及生命。

提醒民眾,冬天氣溫低,要注意保暖、不暴飲暴食、適量飲水不憋尿,定期檢查,多多保護默默工作的腎臟。

 
塞劑當藥吃 難怪症狀沒好轉
記者董俞佳/屏東報導/聯合報
屏東有位阿公因痔瘡就醫,醫師開塞劑減緩症狀,阿公卻把塞劑當成口服藥,直接吃下去,連續吃好幾顆,症狀都沒好轉,再度找上醫師,才知原來吃錯藥,所幸身體暫無大礙。

屏東基督教醫院臨床藥師陳慧娟指出,門診常見許多人吃錯藥或亂吃藥的狀況,若長期錯誤服用可能導致藥物中毒、身體不適甚至出血的狀況。她說,大部分吃錯藥的病患,通常是年紀較大患者,有位阿嬤還曾把止痛藥當作眼藥膏,直接塗抹在雙眼內,導致雙眼紅腫發炎送醫。

因民眾誤食藥品例子頗多,屏東基督教醫院用藥教育資源中心成立後,與社區藥局藥師結合,也培養種子教師,深入社區灌輸民眾正確用藥知識;陳慧娟說,民眾若對用藥有疑慮,均可求助屏基醫院用藥教育資源中心,避免誤吃藥品。

 
對付「產科殺手」 子癲前症可早篩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子癲前症被視為產科頭號殺手,估計全台每年至少有8000名孕婦為此提心吊膽。目前利用母血生化值檢測,搭配超音波掃描子宮動脈血流,可在懷孕12周時檢出有無子癲前症跡象,進而提早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降低母體及胎兒死亡的風險。

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指出,子癲前症是孕婦或胎兒死亡最常見原因,但比起妊娠糖尿病、早產或胎兒先失異常,卻較不受重視,主要是在懷孕20周後,即使被診斷,孕婦也只能保守治療。

去年平安夜生下寶寶的孫小姐,懷孕32周時因頭暈、高血壓及蛋白尿而被診斷有子癲前症,醫師提醒她,一旦病情惡化,就要提早引產,害她寢食難安,直到38周自然產生下2900公克女嬰,她才喘口氣。

台北市開業婦產科醫師林思宏指出,子癲前症發生率約5%,每20個產婦就有1人,除了胎兒因供應胎盤的血流受阻,可能生長遲緩;症狀惡化時,母親劇烈抽搐,若合併腦水腫、中風、肺積水,甚至產後大出血,有生命危險,每年約5到10名產婦不幸身亡。

台北醫學大學婦產科副教授蘇怡寧表示,國內引進胎盤生長因子檢測,可作為預測子癲前症發生率的指標,若能再搭配產前超音波來觀察子宮動脈血流,可提早在懷孕12周時即可偵測,此時以低劑量阿斯匹靈進行治療,能有效降低母胎死亡的風險。前述母血篩檢及超音波檢查,不在國健局提供的產檢項之列,自費約2500元。

 
健康焦點
 
小便有泡沫 腎病變警訊
田志宏/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腎臟科主/聯合報
42歲的劉先生經營小吃店10多年,最近因不斷咳嗽導致晚難入眠,加上下肢水腫,鞋子穿不下,以致沒辦法開店。他以為是感冒及長期久站造成的職業病,來院檢查後確診有感冒,但更嚴重的是他的糖尿病造成腎病變,再拖下去恐難逃洗腎命運。

劉先生罹患糖尿病20年,因為打拚事業,且糖尿病一開始沒有明顯症狀,一直沒有好好控制。兩個月前小便出現泡沫、下肢水腫、鞋子穿不下,這些症狀顯示,糖尿病引起腎病變、蛋白尿,但他卻不知其嚴重性。

根據調查,台灣因糖尿病造成腎衰竭者,約占所有洗腎病患五成,糖尿病發病後如果沒好好控制,很快就會出現微蛋白尿,這時必須轉診給腎臟科醫師治療,服食保護腎臟的藥物及好好控制血糖,雙管齊下,否則很快就進入不可逆階段,同時出現明顯的蛋白尿。

蛋白尿的臨床表現,便是小便有泡沫,像啤酒倒到玻璃杯產生的泡沫,還有下肢水腫、嚴重時全身水腫、肺水腫、喘及呼吸衰竭。此階段血清肌酐酸漸漸上升,進入腎衰竭,最後進入末期腎病變,就是尿毒症,需要洗腎治療。

除了糖尿病,其他很多因素會引起腎臟病,如自體免疫系統疾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不當服用止痛藥、某些遺傳疾病等。蛋白尿、血尿、腰脅痛、腹痛、尿痛、頻尿等,都是常見的腎臟泌尿系統疾病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腎臟疾病早期常常沒症狀或症狀很輕微,容易被忽略,等有症狀時,往往已經很嚴重,甚至需洗腎。

一般民眾都把洗腎和腎臟科醫師聯想在一起,事實上腎臟科醫師更重要的任務,是預防腎臟病、對腎臟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延緩腎臟病患進入洗腎階段。

目前在台灣已有很好的慢性腎病變追蹤治療方法,患者可信賴腎臟科醫師的專業,好好接受治療;再次提醒糖尿病患,勿忽視血糖控制,才能免去引起腎病變的危機。

 
面膜敷太久、太多 美眉變花臉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人愛敷面膜,每年用掉八千萬到一億五千萬片面膜,排列高度相當於三座一○一大樓。不過,「愛面族」也敷出不少皮膚問題。衛生署提醒,應選購標示完整產品,使用前應做過敏性測試,並清潔臉部,一旦皮膚有傷口或發炎、過敏,切勿敷臉。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敷臉太頻繁,就像反覆用膠帶撕除臉上角質層,恐降低皮膚保護力。他曾收治一名廿五歲女性,每天以冰河泥敷臉三次,連續兩周,皮膚竟出現紅腫、脫皮及色素沉澱等情形,就醫發現是防腐劑過敏,這輩子無法再使用含防腐劑成分產品。

此外,不少清潔型控油面膜會添加保濕成分、提高含水量,但相對也會增加防腐、抗菌成分,一旦敷臉時間太久或頻率太高,恐破壞皮膚角質層,讓原本不易吸收的刺激性成分,如防腐劑、殺菌劑等跑到皮膚中,引起過敏反應。

濕布型面膜雖然訴求高保濕,但敷太久,也會有反效果。蔡呈芳表示,使用濕布型面膜,當水分揮發時,也會同時帶走臉上水分。

民眾如果敷臉過久,導致臉上面膜乾掉,可能造成皮膚乾燥、甚至龜裂。

另外,不少人喜歡以天然食材如檸檬片、柳丁片自製面膜,但皮膚與胃對食物的耐受性不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醫妝組簡任技正呂理福以水果為例,若酸性成分太強,反而會刺激皮膚;檸檬皮含感光物質,敷完曬太陽,易致局部色素沉澱。

蔡呈芳說,抗痘、抗敏及美白,是門診常見易出問題的三類面膜,可能成分含類固醇、抗生素等藥物所致,建議民眾敷臉前,應先諮詢醫師。

另外,過氧化氫會使色素細胞壞死,蔡呈芳曾遇過門診患者使用含有過氧化氫面膜,臉上竟出現灼傷般的白斑,且終生無法消除。

呂理福提供安心使用面膜五部曲,包括選購產品時,應看清楚使用說明;敷面膜前應在手臂上測試是否有過敏反應,皮膚如果過敏或受傷、發炎等狀況,應避免使用面膜;敷臉前須清潔臉部;每次敷臉不超過十五分鐘,且一周以兩次為限,以免愈敷愈糟。

 
保健優概念
 
喝深色酒比淺色酒容易醉,真的嗎?
整理記者陳惠惠/聯合報
正解:不一定,視酒精濃度而定,酒精濃度愈高,愈容易醉。

酒精濃度最高的酒是58度白酒,如高粱、中國大陸酒等中式穀類蒸餾酒。威士忌的酒精濃度通常為40%,常加冰、加水飲用;紅酒更低,約12-14%,相對較不容易醉。

諮詢/台北榮總胃腸科教授黃以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