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微笑主廚成功記


週末不知道要去哪裡打牙祭?一個人可以去哪家咖啡館坐坐?就讓【迴紋針.食攝幸也週報】當你的美食千里眼! 【藝聞電子報】以「藝文」會友!為你提供最新、值得推薦的藝文活動,及針對重要的藝文話題做深度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6/13 第12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fashion feature 微笑主廚成功記
遊藝香港
龐克 從混亂到時裝

微笑主廚成功記
撰文/蔣德誼;攝影/何經泰
李明芢出生在泰國東北部的一個小農村,從小學就開始幫忙家裡,用推車把一簍簍的菜拿到市場上賣,之後才走路去學校上課。家中有6個兄弟姊妹的李明芢,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13歲便帶著母親給的500元隻身離了家,到曼谷一面念免費的中學、一面在餐廳裡打工。

在餐廳廚房裡,李明芢做事既俐落又勤奮,23歲就在同行師傅的引介之下,得到進入曼谷喜來登飯店的工作機會。在分工清楚的飯店體系裡,什麼都會又肯吃苦的李明芢,很快就發揮了他的長才,短短2年就升到主廚的位置,也因此得到知名泰國餐廳老闆的邀請,來台擔任行政主廚,就這樣,他又獨自一人踏上陌生的土地。

「剛到台灣的時候,因為我語言不通,在廚房很難溝通,有一段時間很不能適應,後來還好有翻譯幫忙,寫了一張常用的中文、泰文對照,我就每天拿著那張表拚命背。」在餐廳做了4年,他再度得到老東家的邀請,擔任飯店所屬的泰國餐廳主廚,他所做的泰國菜既道地又細膩,前年更獲得《亞洲美食評鑑》(The Miele Guide)選為台灣前5大美味餐廳,「阿明師」的暱稱也不脛而走。

李明芢有一道自創料理〈咖哩南瓜牛肉〉,取口感較佳的牛肋條切塊汆燙後,以加入香料的高湯燉至軟嫩;咖哩醬以乾辣椒、香茅、檸檬葉、紅蔥頭、南薑、洋蔥等豐富香料為底,烘烤引出香氣之後打碎,再加入咖哩粉、黃薑粉與椰漿、魚露和椰糖拌煮,就是濃郁中帶有豐富層次的咖哩醬汁,最後加入南瓜塊一同熬煮入味後,放入事先蒸熟挖空中心的南瓜即可完成。南瓜肉質綿密香甜,和咖哩的辛香十分搭配,肥瘦適中的牛肋條也恰如其分。

這道菜的靈感來自媽媽常做的一道料理。李明芢說,小時候媽媽就常用自己種的南瓜煮咖哩,在農村算是常見的家常菜。這道菜進了餐廳,改良成較為精緻的南瓜盅,但骨子裡還是來自媽媽手中的味道。

 
遊藝香港
撰文、攝影/藍漢傑;圖片/Art Ba
香港經濟發展於21世紀陷入瓶頸,金融海嘯的衝擊尤甚,有人質疑金錢世界的瞬間虛無,於是開始綠化城市、搶救土地;有人試圖另闢蹊徑,尋求藝術真理,表達心靈世界;更有人持續在縫隙裡挖掘生機,甚至創造商機,藝術市場便是其一。

免稅制度、金融服務、貿易便捷,這3點是香港商業機制的最大優勢,Art Hong Kong創辦人之一Tim Etchells以此為立基,並從薄弱的香港博物館基礎建設看見了藝術市場潛力,兩年後,Art Hong Kong於焉誕生。

香港為國際進駐中國市場的最佳門戶,而正在興起的中國藝術市場,尚未建立成熟模式,然而各地買家已經在大力招手,國際最具影響力的策展公司Art Basel當然不會錯失此一良機,只是,他們畢竟對亞洲陌生,要祭出Art Basel這個大招牌前,先透過Art Hong Kong試水溫。

主導人物皆來自歐洲的Art Hong Kong,2008年初試啼聲,交易量出乎預期,證明西方藝術交易模式在早已西化的香港得以通行。於是,原本隱身其後的Art Basel於2011年正式露臉,逐步併購股份,名正言順地在今年將Art Hong Kong易名為Art Basel in Hong Kong,為期3天的造訪人次達6萬人。

首屆便有全球逾兩千位藝術家參展的Art Basel in Hong Kong,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場地寬廣,共規劃出「藝廊薈萃」(Galleries)、「亞洲視野」(Insights)、「藝術探新」(Discoveries)、「藝聚空間」(Encounters)4大展區。

而這次展覽最大的意義,莫過於肯定了香港成為藝術盛會重鎮的定位,周邊藝廊、文化區建設的活動力也隨之蓬勃,即使商業性不強、強調創作自由的藝文空間,同樣受到展出期間湧進各國藝術界人士所帶來的能量;許多商家櫥窗更是藉此機會與藝術結盟,幾個大眾交通轉運點也以藝術為主題進行布展,Art Basel in Hong Kong雖然為期僅3天,卻足以使「藝術」在香港持續發酵好一陣子。

最不可忽視的是參訪藝展的學生,他們在學校的鼓勵下,不分年級、科系,以校外教學的方式來到展場。這繽紛多元的藝術世界,究竟為這一批又一批進場的香港學子帶來如何的視野與影響?未來的力量尚無法預估,但絕對可觀。

 
龐克 從混亂到時裝
撰文/吳國瑋;圖片/The Metropol
相較於前兩年叫好又叫座的Alexander McQueen和Elsa Schiaparelli and Miuccia Prada特展,今年度的龐克特展雖照例仍由服裝學院館長Andrew Bolton策展。

關於龐克,大都會博物館執行長Thomas P. Campbell的開展致詞,言簡意賅地點出精髓,「龐克來自後現代主義和達達主義的激發,館方在策展時力圖達到這個脈絡的廣度。龐克不是一時的流行現象,它是一種態度、文化和美學。」Andrew Bolton則更進一步解釋策展概念,「龐克在音樂圈成形,但接著卻如煽動者般啟發了時裝界,設計師從中挪用無政府主義和造反、破壞、對抗的精神,而龐克族的D.I.Y.實踐也影響了高級時裝的訂製傳統。我希望呈現龐克文化與其符號象徵,如何從音樂跨界時尚並造成巨大影響,轉化為長遠深厚的時裝美學。」

7大展區以龐克英雄與其啟發的服裝設計並陳的手法,表現挪用轉化的過程。如將這個反主流精神從音樂導入時尚的Malcolm McLaren和Vivienne Westwood。他們將衣服弄得破碎撕裂,再加入安全別針、剃刀、尖銳金屬物的裝飾,或是畫上無政府主義、納粹標誌、諷刺女王的圖案,讓服裝成為龐克族反社會意識的工具,這和當時時裝圈正值聖羅蘭、Givenchy、Dior、Chanel、皮爾卡登等大師和高級時裝屋崛起的年代裡,服裝被視為精緻、奢華完美的價值觀是極為對立的。

接著在1977年,備受英國皇室和上流社會喜愛的設計師Zandra Rhodes,為龐克和高級時裝的混血發出第一聲槍響,她將精緻的雪紡紗洋裝和婚紗撕裂破洞後,再以安全別針隨意串起,這可嚇壞了當時的名媛仕女,但卻是龐克時裝史上的發軔,大舉顛覆時裝的完美精緻定義,揭開日後的解構、破壞和塗鴉美學。最著名的當屬1994年伊莉莎白赫莉身上那件Gianni Versace安全別針禮服,以及往後的安全別針設計,而Karl Lagerfeld在2006年春夏的Chanel破洞軟呢外套也源自於此。

 
   
 
螢火蟲:大自然的夜光行者
對有些成年人來說,在夏夜裡追逐螢火蟲以及觀賞牠們照亮山丘是愉快的童年回憶。可惜的是,螢火蟲可能會成為過去式,因為牠們在台灣正面臨消失的危機,如同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樣。

台鐵第一個博士工務員
鄭志銘擁有傲人的清大博士學歷,最後未進學術象牙塔,也沒到竹科當科技新貴,卻選擇從基層公務員做起,只想有多一點時間陪太太,呵護孩子長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