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花媽工作坊主人陳秀鈺,12年前接觸麻線勾織,將傳統泰雅族圖騰融入創新,製作側背包、手機袋等作品,讓部落許多婦女跟著加入勾織行列,她計畫時機成熟時,成立產銷制度,讓更多人看見原民藝術。
陳秀鈺12年前到台中一家編織材料行採購,發現從印尼、泰國等地進口的麻線,讓她想起兒時跟家人一起種苧麻,經歷採收、割麻、剝麻的過程。
「雖然辛苦卻很快樂!」陳秀鈺說,麻線是泰雅族人做服飾、被子的原料,只要苧麻採收製成麻線,部落婦女就開始忙織布,代表有新衣服、新被子可用。
原先就熟悉勾織的陳秀鈺,開始嘗試用麻線勾織創作,從側背包開始,將象徵泰雅族的圖騰「祖靈之眼」、「山水」等圖案融入勾織,完成後送給親朋好友都愛不釋手,她陸續朝向較小的手機袋、零錢包等作品發展。
陳秀鈺詢問部落耆老,得知泰雅族傳統服飾只有黑色與卡其色兩種,麻線製成後呈現黃色偏白,他們會用取根莖類植物薯榔的汁液,將麻線染成卡其色,或用鍋子底部的炭灰染成黑色,讓她堅持作品以較暖色系的咖啡色、卡其色等「原色」為主。
因麻線取得不易,讓陳秀鈺萌生自己種苧麻的想法,卻遭長輩反對,但陳秀鈺卻不放棄,積極尋找土地種植苧麻。
受陳秀鈺影響,部落內許多婦人也當起另類「低頭族」,在家中創作麻線勾織,陳秀鈺計畫等時機成熟時成立產銷制度,將大家手工製的作品販售出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