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南方的義烏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富裕城市近郊有秀麗山水,還有美不勝收的心地風光──
志工將暖被、棉襖、大米扛上肩,為病苦鄉親送暖過冬;
雙手付出的同時,也找到心底久違的知足與幸福。
一夜的大雨,在坑坑疤疤的路面留下許多小泥窪,攝氏五度左右冰冷的空氣讓人直打哆嗦;這樣的天候,浙江義烏一群慈濟志工卻早早出門,歷經一個多小時車程來到鄉間小村落。
沈甸甸的大米肩上扛,手提棉被、棉襖,志工急急跨步走過泥濘,想快些將物資送到孤苦無依的老人家,或是貧困、有殘疾而需要幫助的鄉親手上,以解寒冬之苦。
「你們好!又來看那個朱家了嗎?」赤崖山盆村,兩位熱心的鄉親遠遠見到熟悉的身影,用濃濃的鄉音寒暄,接著和志工一起走過狹窄巷道,轉幾個彎來到這戶人家,泥磚砌的外牆,半掩的破舊門板透著幾條縫隙,依稀可見屋內陳設。
「有人在家嗎?」志工叩門呼喚著,鄰人也在旁用方言幫腔。短暫寂靜後,鄰人推開門一探究竟,潮溼昏暗的狹小空間映入眼簾——右邊是一堵木板牆,後面堆滿雜亂的回收物,顯示這家人賴以維生的方式;左邊低矮的床上,有個人蜷在單薄花布被子�不停地發抖,難耐從門縫吹進的冷冽寒風。
志工趕緊把帶來的棉被幫床上的婦人蓋上,蹲在床邊,輕柔地對她說:「蓋上被子、穿上棉襖就不會冷了喔,您坐起來吃點東西好嗎?」她慢慢探出頭來,志工為她理了理散亂的髮絲,此時鄰人也找回在外閒晃的父子倆。
十歲的朱建軍,父親輕微弱智,母親患有精神障礙,將小軍寄養在外婆家;最近外婆因病往生,他只好返家和父母同住,過著三餐無繼的生活。
許久未曾盥洗,小軍雙頰污垢成了十足的大花臉;志工張海亭不捨地牽著他的小手,到鄰家借水洗臉。之後,眾人教小軍幫媽媽圍上圍巾、擁抱和親親。聽到孩子一聲「我愛你」,精神狀態不佳、看似什麼都無法理解的媽媽,竟然展開笑顏;大夥兒唱「一家人」彼此祝福時,淚珠從她的眼角悄悄滑落。
這一幕讓張海亭感觸很深。「我跟小軍差不多年紀時,父母已經過世了;他們生活的環境這麼艱苦,但他父母還健在……一家人的心在一起不離不棄,這就是真善美。祝福這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從難以推辭到捨我其誰
與小軍一家人的互動,讓王建有想起兩年前第一次和慈濟志工到武義訪視的情景。
慈濟志工黃雪雲和涂光盈無數次電話邀約做慈濟,做髮飾批發的王建有都以生意忙婉拒。「其實是有時間,但都在玩,還會去賭博。」王建有說,當時只知道是個做好事的團體,妻子龔秋仙常跟著黃雪雲去做訪視。「我有時打電話去店�找不到她,會很生氣罵她,為什麼放著生意不管,跑到哪�去?」
龔秋仙略帶委屈地說:「對啊!那時候我做慈濟很辛苦。每次訪視都要將制服帶到店�,再找機會偷溜出去,很怕被他發現,又會挨他念一頓。」
聽到這�,王建有轉頭輕聲對龔秋仙說了聲「對不起」,接著他說:「那次會答應雪雲邀約的原因之一,是我看到秋仙做慈濟後的改變。」
原來自結婚後,龔秋仙埋怨婆家沒有為她辦一場風光的婚宴,婆媳兩人常因小事吵鬧不休。直到她觀賞改編自《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慈濟「親恩浩連天」音樂手語劇後,深受震撼,起了很大的改變。「她現在會幫我媽媽洗頭,準備吃的喝的穿的,噓寒問暖面面俱到,讓我很感動。加上雪雲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邀約,我才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看看慈濟到底在做些什麼事。」
到武義的那天,還沒走近對方的家門,王建有就聞到屋內飄出一股令人作嘔的臭味,但見黃雪雲及幾位志工若無其事走了進去,與案主寒暄後,便動手開始整理住家內外髒亂的環境。
「我們還缺一些清掃用品,有誰可以幫忙去買一下?」聽到黃雪雲發問,一直站得遠遠的王建有自告奮勇:「我去,我去!」實際上他盤算著剛好可以短暫逃離現場。
訪視一年多來,他見苦知福,也終於明白慈濟慈善是用心用愛膚慰關懷,那樣的感動在他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記,也篤定:「這就是我要走的路。」
二○一二年四月及十月,王建有兩度來臺灣參觀慈濟志業體,師兄師姊的熱情、像家人一樣的關懷,讓他很感動;又聽到證嚴上人開示落實社區及「一人一菩薩」,用心度化身邊每個人來匯聚愛的能量,於是他發願要在義烏推廣慈濟大愛精神,將住家二樓商品展示場所用來凝聚大家的愛心,接引人間菩薩。
好友盧紅英的先生猝逝,還留下財務問題,讓她幾近崩潰整天以淚洗面。王建有不捨她的處境,於是用上人的法助她走出陰霾。之後,盧紅英有空就看上人開示,她告訴王建有:「我要愛自己也要愛別人,還要去幫助那些比我更加困難的人。」
行動換感動,一個牽一個
義烏位於浙江中部金華市,距杭州兩小時車程,是一座擁有兩千餘年歷史的古城;素以「小商品集散中心」聞名中國,工藝飾品、文玩具、五金等種類繁多,商賈交易熱絡。來此經商的黃雪雲,六年多來一得暇就往鄰近鄉間山區跑,推動慈濟慈善關懷,只要有人提報哪�有人需要幫忙,無論路途多遠一定要找到才肯罷休。
浦江、武義、蘭溪、盤安……漸漸地各區都有志工承擔訪視工作,長期關懷貧困病苦家庭。特別是距離義烏一百多公里遠的蘭溪地區,以農業為主,學校多、需要助學的孩子也多,二○○六年時,因為兩個助學孩子,黃雪雲找到在蘭溪第八中學任教的童旭清老師協助;接到陌生人的來電,童旭清雖然第一次聽到慈濟,但基於是自己學生的事,一口答應同行。
家訪過程中,童旭清了解慈濟的濟貧與助學做得扎實,受助者除能得到實質物質的幫助,還能讓孩子正向面對人生的考驗;熱心的他義不容辭,將助學行動延伸到其他學校需要幫助的孩子,同時把老師們帶出來一起關懷訪視。童旭清也將住家的客廳提供出來鼓勵蘭溪鄉親為社區付出,帶動在地民眾加入慈善行列。
「慈濟是『行』的法門,要以行動去感動別人。」童旭清認為講得再多,不如帶著一起做,「訪視中,以『感恩、尊重、愛』的態度去關懷對方,發自內心去感受,就能有所體悟。」
二○一二年十二月中旬,義烏慈濟志工為不便出門的照顧戶送去冬令物資,還邀約十多位社區志工為八十多歲的徐根清做居家清掃。
錢紅與母親一起來參與清掃,看到爺爺老舊的木板床覆著單薄被褥,掀開之後竟是稻草鋪成的睡墊,讓她心�的想法徹底改變──原本總認為家�不是很富裕,現在覺得已經夠幸福了。
「以前老是發願要發菩提心,卻不知道要到哪�去發心。做志工以後,從我的能力一點一滴慢慢去做,我先帶頭,自己覺悟,再把快樂分享給大家!」為了做訪視,施素雲將經營的商店歇業了三天,「但我感覺很值得!」
寒雨中,灰瓦斑駁的山村籠上暮色,眾人的清掃關懷讓徐爺爺的家乾淨了,更暖了起來;爺爺臉上堆滿笑容,不停地點頭作揖說:「真謝謝你們!送這麼多東西,又幫我打掃房子。」
志工附在有點重聽的爺爺耳邊說:「希望您平平安安過好年,我們會再來看您的!」
揮別爺爺,眾人走上溼冷的來時路;手空了,心滿了,貧寒人家的年,好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