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要有哪些好習慣 1 | 善始善終孝敬父母都是好習慣 |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有的人默默無聞,但總能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最後也總是能如願成功。這裡面隱藏了一個奧祕,那就是: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堅持到底 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思維敏捷,思想深邃,關愛眾生又為人謙和。許多青年慕名前來向他學習,聽從他的指導,都期望成為像他那樣有智慧的人。 有一次,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學一件最簡單的事,每個人都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說:「從今天起,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說: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 第二天,蘇格拉底問學生們:「誰昨天做了三百下?」所有的學生都很有自信的舉起了手,一個不少,蘇格拉底點點頭。一個禮拜過去,蘇格拉底又再問,這次只有九成的學生舉手。又過了一個月,剩下一半多的學生舉手。 一年後,蘇格拉底又問學生:「請告訴我,甩手動作還有幾位同學堅持了?」整個教室只有一個人舉手,這個孩子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偉大哲學家的柏拉圖,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哲學,並創建了自己的哲學。 與「每天甩手三百下」一樣,看似最簡單的事情,其意義並不在於事情本身,而在於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意志的修練。始終如一地做好簡單的事情,是堅持、是累積;時間長了,就會內化成為人的韌性。 ★耐心等候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時間表,做事情需要克服急躁,耐心等候是一種智慧。 世界上沒有一步登天的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審時度勢,才能長久地堅持下去。快速見效,只是廣告上的說法;事實上,任何事情的推動都需要能量的累積。很多教育,尤其是父母,都期待孩子可以「快速有效」地改變,一旦等不到就輕易放棄了。這不是大人那哪做錯了,而是因為教育效能的累積還沒達到可以讓孩子改變的地步。在家裡最容易產生半途而廢的實驗、半途而廢的監督、半途而廢的的承諾。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好好鍛鍊自己的修養,耐心地等候下去,繼續用正確的方法和孩子互動,總有一天可以看到孩子的進步與改變。 ★善始善終 幸運總是降臨在意想不到的時刻,但也會因為我們在最後關頭一點點的漫不經心而離去。從認真做事開始,再以認真做事結束,牢牢鎖定目標,才能畫出圓滿的句號。 有個老木匠告訴老闆說,他準備要退休了,想要離開建築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問他是否可以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在建築過程中,大家都看得出來,老木匠的心已經不在工作上;用料也不嚴格,做出的工也全無往日水準。 但是老闆並沒有說什麼,只是在房子建好後,把屋子的鑰匙交給了老木匠。「這是你的房子」老闆說:「這是我送給你的退休禮物。」 老木匠這時愣住了,他的後悔與羞愧都看在大家眼裡。這位老木匠一生蓋了多少好房子,最後卻為自己建了一棟粗製濫造的房子。 有時候,我們離成功僅僅一步之遙,但如果善始卻不善終,就很可能使那小小的一步成為無法逾越的遙遠距離。這就好比一個人爬梯子要摘樹上的蘋果,不論他之前付出了多少汗水,哪怕離甜美的果實只有一毫米,也要小心翼翼地踏穩腳步,伸手去摘,才能有收穫。 ★孝順父母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美德裡,「孝敬父母」是從古至今先賢們倡導的最重要的為子之道、做人之本。孝敬父母一點也不過時,反而是現代社會最基本的文明要求。 百善孝為先,從小能做到孝敬父母,長大便能懂得愛人、關心人、尊重人,富有社會責任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孝順是做人的起點。一個不愛自己父母的人,遑論去愛其他人,長大後也很難去愛自己的國家,愛這個世界。 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並不是靠講道理就可以做到的,必須是在無形與無言中進行,引導孩子可以領悟到孝順之美妙。 有一天,男孩可可留下一張帳單給媽媽:「幫媽媽到超市買東西:50元;自己起床疊被:20元;擦地板:30元;聽話的好孩子:50元。合計:150元。」可可寫完後,把紙條壓在餐桌上,便上床去睡覺了。 忙得滿頭大汗的媽媽看到這張紙條,只是寬容地笑了笑,隨即在紙上添了幾行字,再放回可可的枕邊。可可醒來後,看到帳單旁邊寫著:「媽媽含辛茹苦地撫養可可:0元;媽媽教可可走路、說話:0元;媽媽以後還可以繼續為可可奉獻:0元;媽媽擁有一個天使般的小男孩:0元,合計:0元。」這張紙條,至今還被可可珍藏著。 這張紙條記錄著一個孩子從懵懂走向懂事的經歷,同時又在他的心靈深處撒下希望的種子。 ~以上資料摘自《方法用對了,教孩子就不累》林格◎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