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極早期失智篩檢 每4老疑1人


【明周娛樂•時尚報】包含藝人動態、名人時尚等精彩內容,一次滿足你的「娛樂、時尚、人文、生活」品味! 最聰明的遊戲密技、最深入的遊戲攻略、最新銳的遊戲資訊-【網路遊戲密技吱吱叫】通通報給你知!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3/25 第39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極早期失智篩檢 每4老疑1人
大體老師 以身教傳達愛
健康名人堂/台灣烏腳病研究 造福全世界
健康焦點 大腸癌一期 手術切除病灶
急性壓力引失眠 醫:多正向思考

醫藥新知
 
極早期失智篩檢 每4老疑1人
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聯合報
失智症罹病人口快速增加,苗栗縣大千綜合醫院昨天宣布,大千失智症團隊將深入苗栗、銅鑼、公館、大湖、三義、泰安6鄉鎮市辦理失智症篩檢,65歲以上免費參加,院方也開辦記憶門診,歡迎利用。

大千醫院總裁徐千剛表示,人口老化,失智症罹病人數快速增加,以65歲以上老人居多,台灣老年人口成長率僅次於日本,目前約有13萬失智病人,預估2020年將達25萬人,失智症照護已是亟需重視的問題。

苗栗縣政府長期照護管理中心主任徐玉清說,許多人常對失智症有誤解,以為是正常老化,全台65歲以上老人,每20人就有1人是失智症患者,40年後更增為五分之一,必須及早因應,因此長照中心推出3年計畫,委託4家醫院針對老人篩檢。

大千神經內科醫師林奕夫指出,失智症團隊先前對816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極早期失智症篩檢,發現每4人就有1人疑似失智症,這項篩檢非常重要,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並減緩病情,讓患者和家人有更多時間規畫、提升生活品質。

他說,失智症初期症狀輕微,容易忘事、找不到東西、放錯地方,等到出現迷路、個性大變或有奇怪想法時,就已到嚴重階段,因此極早期篩檢非常重要。

他說,多動腦可降低失智症機率,此外,中風會加速阿茲海默症(失智症主要類型)惡化,所以控制中風危險因子(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很重要,定期服藥、多運動也是預防之道。

失智症患者除記憶力退化,自我衛生習慣及自我照護能力也逐漸喪失,需旁人協助才能處理,患者生活型態紊亂、情緒反應激烈,常讓家屬疲於照護,壓力累積後,有時連照護者也成憂鬱症患者。

林奕夫說,大千失智症團隊下鄉提供免費篩檢及宣導,並提供衛教講座,電洽(037)357125分機72107。

 
大體老師 以身教傳達愛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榮老師,我們來了。」這是國防醫學院醫學生對大體老師陳國榮的稱呼,由於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自己,才讓這些準醫師得以學習人體的奧秘。

國防醫學院昨天舉辦解剖教學遺體慰靈公祭,近30位大體老師的家屬參與,與國防師生一起為歷年奉獻的大體老師致上追思與敬意。

陳國榮去年8月捐出大體,他在68歲時因為心肌梗塞往生。姊姊陳美娜簡單訴說弟弟的一生,陳國榮4歲時遇上國共內戰,與3位姊姊輾轉自大陸來台,相依為命。

環境沒有打敗陳國榮,激起他努力向學的精神,在艱苦、寄人籬下的環境中,先後考取屏東農校、師大英語系,考上當時搶破頭的復興中學教職,任職一年後離開,之後又擔任補習班老師、雜誌主編、報社編譯。

陳國榮選擇成為黃金單身漢,自在享受生活,一直沒有成家,對生死也早已看淡,他68歲那年因心肌梗塞住進三總,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早有心理預備。陳國榮住院長達3個月,歷經急救2、3次,直到臨終前一個月,他選擇安寧治療,不再使用侵入性療法和刺激性藥物。

陳美娜在偶然的機會中,看到102歲何恩民牧師捐贈大體的故事,深受激勵,覺得人在靈魂離世後,仍能將身體發揮最大用處,何樂不為?眼看弟弟飽受疾病之苦,便詢問他:「若那天到了,我把你的身體捐出去,好嗎?」

在病榻中,陳國榮握著姊姊的手,奮力地說:「很好!」。他和姊姊都同意後,醫院安排大體捐贈的相關事宜,解釋大體在教學上的用途和「退役」後的處理方式,陳美娜在過程中倍感尊重與安慰,再一次確認這個決定沒有錯。

「我死後也要捐大體。」現年73歲的陳美娜已經作好決定,離世時也要將身體奉獻給醫學,唯一考量是曾切除過子宮,怕醫學院不接受,「大體捐不成,我也會捐器官」她笑道,自己很平凡, 但跟隨著前人美好的大體捐贈經驗,希望讓朽壞的身體造福更多人。

國防醫學院院長司徒惠康昨天在慰靈祭指出,大體老師親身將人體的立體構造與複雜連結教導給學生,是一種超乎生命的教育;大體老師以身教傳達愛心,醫學生在日後懸壺濟世的路途上,也會將愛心延續下去。

 
健康名人堂/台灣烏腳病研究 造福全世界
陳建仁/聯合報
「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因腦溢血併發心臟衰竭,3月13日逝世於台大醫院,享壽98歲。

王醫師是台南縣北門鄉人,他在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開設「憐憫之門」診療所。王醫師在偏鄉行醫大半世紀,免費醫治4千多名烏腳病患,因此獲得第7屆醫療奉獻獎,他在得獎感言中說:「沒有烏腳病患,我就沒有獲獎的理由;沒有謝緯醫師的牽成,我也只是個平凡的鄉下醫師。」

烏腳病在1950年代末期,發生於台灣西南沿海的北門、布袋、學甲和義竹等鄉鎮。烏腳病一開始會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感覺手腳冰冷、麻木和疼痛,並有手指和腳趾蒼白或發紫的徵兆。此時患者四肢末端常因受傷而潰瘍,不僅不易痊癒,甚至會惡化變成黑色乾性壞疽,壞疽自然脫落後,病灶還會繼續往上蔓延。

烏腳病被當地人稱為「烏乾蛇:『烏』是形容患部顏色;『乾』是說明壞疽乾燥而不滲血水;『蛇』是描述病灶的向上延伸。」少數病患連手指也會發生壞疽,四肢因而殘廢。一旦進展到潰瘍和壞疽時,病人會感到極度疼痛,甚至因無法忍受而仰藥輕生。

3醫師合作 手術與重建

當時,烏腳病的唯一治療方法,就是外科手術與截肢。孫理蓮牧師、謝緯醫師和王金河醫師,看到烏腳病人遭遇到的病痛殘廢與悲慘人生,毅然決然一起合作,為患者免費進行手術治療。

孫理蓮牧師負責募款、謝緯醫師負責開刀、王金河醫師負責醫治照顧。他們還教導截肢患者編織草蓆、竹簍,讓他們有獨立謀生的能力,有信心又有尊嚴地生活。

時值壯年的謝醫師忙於照護病人而南北奔波時,不幸在趕往二林基督教醫院途中,發生車禍而身亡。在他的追思禮拜當中,證道牧師以「人間不配有他」來追悼這一位仁心仁術、視病猶親、「只配天上才有」的好醫師。謝醫師在逝世20年後,獲得醫療奉獻獎追贈。孫、謝、王是疼惜關懷烏腳病人的愛心「鐵三角」,他們的慈悲憐憫永留人間!

含砷深井水 烏腳病源

直到病因被發現以後,烏腳病才被完全根除。台灣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包括葉曙、陳拱北、吳新英、陳萬裕、曾文賓、侯書文、郭宗禮等教授,透過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飲用含砷量偏高的深井水,是烏腳病的主要病因。

烏腳病患的皮膚砷病變,包括色素沉著症、掌蹠角化症、波文氏症、皮膚癌盛行率也明顯偏高。在流行地區停用深井水,改用自來水之後,烏腳病就逐漸在台灣西南沿海鄉鎮絕跡。

後來,台灣大學的公共衛生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發現,飲用深井水所造成的慢性砷中毒,會誘發各式各樣疾病,包括肺癌、腎臟癌、膀胱癌、肝癌、前列腺、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微循環異常、頸動脈硬化、心電圖異常、陽痿、白內障、眼翳、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行為發展遲滯等病變。

台灣的慢性砷中毒研究,一直是領先全球而深受國際矚目的先驅。

慢性砷中毒 億人受害

1970年代以後,中國、印度、尼泊爾、孟加拉、越南、柬埔寨、菲律賓、蒙古、泰國、美國、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國,陸續發現飲水含砷量過高,引起居民慢性砷中毒的流行地區,全球的受害者超過一億人。

由於台灣的砷中毒研究最深入而完整,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環保署都引用台灣的研究數據,重新訂定飲用水的最高砷含量標準,由原本的50ppb 降為10ppb,以確保飲用者健康。這是將台灣烏腳病人的苦難,透過學術研究,增進全人類健康的最佳實例。

20世紀以來,人類為了追求富裕和繁榮,消耗大量自然資源與寶貴能源,不斷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致造成全球暖化、氣溫極端驟變、降雨異常、安全水源枯竭等危機。由於地面水的缺乏與汙染,愈來愈多地區大量開採地下水,造成了飲水砷中毒人口的大量增加。這是不得不然的文明進步的代價,還是可以透過簡樸生活,來取得平衡穩定的永續發展?這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本文作者陳建仁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副院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健康焦點
 
大腸癌一期 手術切除病灶
整理/記者施靜茹/聯合報
Q:醫師說我得了第一期大腸癌,我聽了很害怕。不知道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A:大腸癌的分期,零期指的是組織為惡性的大腸瘜肉,長出來的地方仍局限在腸道黏膜;一般只要切除瘜肉,日後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追蹤。

大腸癌第一期,則是腫瘤侷限於大腸黏膜下層或腸壁環狀肌的肌肉層、且沒有淋巴腺轉移,通常5年存活率可達90%,預後最佳。

第二期為腫瘤已侵犯超過肌肉層、且沒有淋巴腺轉移,5年存活率約為70%到85%,預後次佳。

第三期大腸癌,則是腫瘤已經有淋巴腺轉移,預後稍差。第四期則是腫瘤已有遠端轉移到其他器官如肝臟、肺臟等,預後最差。

治療大腸癌,一般的第一、二、三期會建議以手術切除病灶,第三期再另外輔以半年的化學治療。

至於腫瘤已遠端轉移的第四期大腸癌,可先開刀切除;但若多處或大量轉移,甚至有拿不乾淨的狀況,通常會建議先做化學藥物及標靶藥物治療後,了解腫瘤有否變少或縮小,再評估是否手術切除。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直腸肛門科主任陳進勛

(本專欄每周二在健康版見刊)

 
急性壓力引失眠 醫:多正向思考
記者黃宣翰、鄭宏斌/台南報導/聯合報
學運爆發流衝突,部分民眾擔心抗爭擴大引發社會動盪,情緒大受影響,出現煩躁、焦慮,睡不好,甚至作噩夢,台南市安南醫院主任醫師唐心北,昨建議民眾正面思考因應,相信事情終會有轉圜,儘速讓生活回到正軌。

唐心北指出,學生運動擴大引發社會動盪,導致股市與房地產崩跌等,可能引發了一些情緒反應,尤其原就有精神疾病的人,因焦慮、憂鬱,出現「急性壓力疾患」或「急性壓力反應」,而有失神、失眠、坐立難安、注意力變差,有的會出現流汗、心悸和手抖等現象。

長期下來,更出現失眠、胃口差、心悸、胸悶、頭痛、緊張、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言談內容會變得較悲觀、覺得無助與無望,少數甚可能出現被害妄想。

唐心北建議民眾,應正面思考,要相信事情終會轉圜,相信台灣社會國家會朝好的方向走,可減少看衝突畫面,降低刺激,讓生活回到正軌,或向心理衛生與精神醫療求助專業服務。

張老師基金會總幹事羅華容指出,近來有民眾撥打輔導專線,傾訴難受、憤怒的情緒,她建議民眾打張老師專線,可匿名傾訴種排除情緒,與其煩惱自身不能解決的事情,也可找一個信任的人傾訴,冷靜情緒,心裡會好受一點。

台南民眾可電2366180或手機直播1980專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