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政府瘖啞,是因為忘了沉默的大眾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常念《文殊咒》、《藥師咒》等咒語,可帶來幸福、平安。欲進入咒語世界,歡迎訂閱【咒語漫談電子報】!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3/26 第32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魏揚的罪名
聯合報社論 政府瘖啞,是因為忘了沉默的大眾
經濟日報社論 迎向大陸新的經濟戰略機遇期
聯合晚報社論 憑良心說,國家「凶狠殘暴」嗎?
民意論壇 去梯言/政院淪陷誰之過?
學運效應/對話包容 導引明日棟梁
審自貿協定 國家威信vs.公民監督
民主解決 綠政客別躲學生背後

聯合報黑白集
魏揚的罪名
黑白集/聯合報
在占領行政院行動中被逮捕的清大學生魏揚,雖被控六項罪名,台北地院隨即裁定他無保請回。老實說,魏揚的罪名,恐怕不是檢方指控的那些問題;他的責任,是號召學生聲援對行政院的攻擊,使他們身陷險境。

誰是策劃占領行政院的主謀,至今真相未明。魏揚聲稱他只是聞訊趕來,然後憑經驗在現場主持局面,希望群眾保持非暴力抗爭。若果真如此,檢方指控他涉嫌聚眾、妨礙公務、煽惑、毀損、侵入等罪,便難成立。問題是,魏揚在臉書號召學生到行政院聲援,並聲稱是為了替「立法院的夥伴減壓」及「讓馬政府看見人民的決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最後遭警力驅離,他便難脫道德責任。

學生運動的弔詭正在於此。年輕人很容易受到號召而熱血參與,但一旦論及責任,卻往往沒有人要承擔。試想,如果當天行政院被群眾攻占,政府便將陷入癱瘓;那麼行政院除了動用警力驅離學生,有其他選擇嗎?魏揚稱,行政院廣場流的每滴血「都要算在馬政府頭上」;但是,發動攻擊、號召群眾的人,難道可以推得一乾二淨?

群眾運動中的「階級」,也是很冷酷、現實的事。倘若魏揚不是某人之曾孫、某人之子,他能不能享有這麼多眷顧?那麼,為何其他遭逮捕起訴的學生,外界不知他們下場如何?這次抗爭造就了三名學運英雄,但主事者有能力把群眾號召至此,就有義務保護他們安全離開;否則,其他無名學生在那裡流血、日晒、苦撐,難道只是一堆人肉盾牌而已?

占領行政院行動所留下的一片狼藉,證明了學運的魯莽與不負責。示威學生在指責「國家暴力」和「警察暴力」之際,恐也需反省一下學生暴力吧!

   
聯合報社論
政府瘖啞,是因為忘了沉默的大眾
社論/聯合報
政府應對這次學生「反服貿」抗爭,行動顯得遲緩而消極。江揆和馬總統先後發表公開談話,卻顧忌著學生的憤怒和不滿,無法提出強有力的主張。其中一個明顯的問題,是政府一直未能將社會上支持服貿的沉默力量當成後盾,卻讓自己的神經被學生掐在手裡。

「人民」是一個弔詭的概念,尤其在媒體的放大效應下,幾千個街頭走動的群眾,有時竟顯得勝過幾百萬個被當成「背景值」的無名氏。但這樣的呈現究竟是真相,還是幻影?以服貿協議為例,反對者當然有權選擇他們想要的方式來表達不滿;事實上,去年六月服貿送審後,這類聲音從來不曾斷過。然而,支持服貿協議的人呢,他們也是「人民」或「公民」,但在學生高呼「人民反對服貿」的聲浪裡,他們卻被化為烏有了。

大家注意到馬總統的政治人格中有一項特質:他對反對者的關注,往往遠超過對支持者的關注。身為以「全民總統」自居的領導人,這樣做自無可厚非;然而,公共政策的影響涵蓋每一個國民,當占領國會的學生搶奪了發言「霸權」,把自己包裹成「全國─全民」(national-popular)的代言人,從而壟斷了民主舞台;馬英九和江宜樺面對此一情勢,心裡可曾想過那些支持服貿、支持政府兩岸政策的人?

試想,那天江揆走進立法院示威學生中間時,他若說出:「你們在這裡每一個反服貿的人,在社會上就有兩個(或更多)支持服貿的人。」這種說法不是很有力嗎?他不就能把支持服貿的社會力量拉進來當成自己的憑藉嗎?

民間反對者對政府決策發動挑戰,原是民主的日常課題。而反對者為了強化訴求的正當性,往往會把自己化身為某種具有高度道德正當性的身分,例如「媽媽反核能」、「學生反服貿」。這種手法固顯牽強,卻不難理解;因為從道德制高點出發,能反映主事者希望傳播的價值,並觸動社會的認同感。

某些議題由於是非分明,牽涉的價值爭論較低,社會共識比較容易凝聚。例如洪仲丘事件,民間團體以「公民」身分集結抗議,迅速收攏了社會上對於軍中不當管教的譴責,迫使政府做出改革。但有些爭議牽涉的利害較不明確,或因技術或專業問題而變得複雜,即很難找到簡單的共識,服貿和核電即屬此類。這類議題,意見對立的不僅是民間異議者與政府,即使在人民之間,也存在很不同的想法。

然而,在台灣的核電與服貿爭議中,人民間的意見差異幾乎無法呈現。由於反核與反服貿協議的團體聲音宏亮,組織健全,行動力強,他們幾乎左右了整個社會的議題思考。這些團體動輒以「人民」自居,壟斷了社會的發言,也排擠了其他人的聲音。

馬英九與江宜樺都是學者氣味太重的人,對於「人民」的多樣性缺乏了解,也就缺少一種「民粹想像」。也因此,他們面對民間的挑戰者,幾乎一無疑問地接受對方以全稱出現的「人民」身分,任由挑戰者界定議題,政府則絞盡腦汁作答。於是,一種虛矯的「官民對峙」,就在少數民間反對者與政府的合謀之下成形。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上許多沉默公民的聲音就被抹煞;他們對核電及服貿可能是高度支持的,或並無強烈異議反對,卻被反對者奪取了發言權,政府也不重視他們的支持。亦即,由於反對者的奪目聲勢與高亢言行,加上政府與反對者一搭一唱壟斷了民主平台,這個社會裡很多人的「公民」或「人民」的身分其實是被漠視了。

政治人物的責任,是要經由組織與代言,把民間不同的意見匯整成具有公共意義的民意,經民主過程的檢驗與討論,最後形成國家政策。馬英九的「領導力」薄弱,在這裡最為明顯,因為他易於向一方傾倒,這是法匠的通病,也是他必須調整的領導思維。

服貿爭議引發學生占領政府機關,是一次嚴重的政治危機,絕不能當成行政層次的事務處理。馬英九、江宜樺必須懂得召喚「沉默的多數」,正視他們的願望,為他們發出聲音,這股沉默力量才能成為政府處理危機的後盾。

   
經濟日報社論
迎向大陸新的經濟戰略機遇期
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大會議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年將繼續去啃「硬骨頭」,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

經過一年多的觀察、把脈、探索與思考,以《平強經濟學》為核心內涵的「習李改革」輪廓已然浮現出來,基本理念特色似有三個環節,環環相扣:(一)政經一體。經改中蘊涵政改,政改中蘊涵經改。比如,「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即是明確界定了市場與政府的邊界,既讓市場能真正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又通過政府的「權力清單」,正確定位政府的職能與角色,減少甚至禁絕腐敗的機會;(二)輕短重長。短期並非不重要,所有短期作為不能牴觸長期目標,且須為長期目標服務。習近平說,「不以GDP論英雄」,增長是重要的,但可持續的增長更重要;(三)由內而外,全球經濟一體化,彼此相關,內外互動,但開始確定主從,以內為主。強調以內需為主導的發展方式,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以拉動內需,並徹底矯正當前中國發展的諸多問題。

通過這樣的改革理念與框架,落實在具體的政策作為上,可以作出如下的推斷與研判:

首先從市場出發。市場既然被賦予要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角色,那就不能不重視三個重要的前提:(一)價格市場化;(二)產權私有化;(三)資源流動化。再進一步展開,舉凡油、氣、電力等能源價格,利率、匯率等金融價格,乃至土地等要素價格,都會逐漸解除管制,由市場力量決定,這即有利於包括外資在內的所有企業的順暢運營。與此同時,產權私有化則將對所有民資、港澳台及外資,更大幅開放一向由國企壟斷的產業領域,最近開放民資銀行即為一例,未來,更徹底的應是即將在上海自貿區實驗的「負面清單」做法,凡不在清單之上的,即自動開放投資。

李克強強調「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亦與此相關。過去一年,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審批事項就有416項,對包括台企在內的所有外商,無疑將迎來一個空前巨大的投資契機。至於資源在境內與境外間的自由流動,無論是中國本身自由貿易區的實驗與複製,或與國際進行的各種多邊自貿區談判,都會逐步實現,對所有企業均為利多。

其次再談政府。政府除了簡政放權,另一方面,也明確了許多新的角色與職能,例如,致力推動城市地下管線建設、棚戶區改善,稅務稅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城鎮化,向汙染宣戰等等。凡此,有利於通過貧富差距縮小,收入提高,形成更大購買力及內需市場,也因眾多新生商機出現,擴大投資領域與規模,對所有企業也是利多。

總之,中國大陸習李執政展開的全面深化改革,不僅使中國除了持續是一個巨大的世界工廠之外,還將轉型為同時是一個全球最大市場。這樣的變化,除了對中國大陸本身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影響,對所有境外國家與地區,無疑也同樣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影響。若就台灣而言,至少有三個趨勢及其經濟戰略意涵值得重視:

(一)長期以來,台企僅僅作為中國大陸生產鏈的一環,已有所不同,今後台商除了繼續保有外需機遇外,還將面對、迎來另一個更巨大的、甚至是空前的內需機遇,後者的潛力大到不易估計。對台企而言,從設計創新到生產與通路乃至營銷與售後服務,都存在眾多新的考驗與挑戰。

(二)中國大陸民企空間將大量釋出,銀行只是第一步,眾多壟斷性行業及教育、環保、醫療等民生產業都存在著開闊的藍海空間。

(三)就重點產業而言,農業、環保及健康產業尤其是重中之重,擁有相對核心競爭力的台企更須抓住寶貴機遇。

過去20年,大陸因素或導致台灣經濟趨緩;未來20年,若能抓住契機,大陸因素或可促成台灣經濟再起。

   
聯合晚報社論
憑良心說,國家「凶狠殘暴」嗎?
社論/聯合晚報
清大學生魏揚遭警檢方聲請羈押,母親楊翠痛批「這個國家真是太凶狠殘暴了」,最後法院裁定無保請回。

魏揚在進占行政院事件的角色,抗議學生視為「英雄」,但他被捕後只認「維持秩序」,本人臉書裡卻曾自白:「抱歉我知道這樣動員很不負責,但請願意的朋友來行政院聲援,多來一人,就必須逼警方多派三個人清場,之所以佔領行政院…」。法院裁定他免押的理由,包括仔細比對了政院被攻占及魏揚臉書發言的時間點,認為尚難以認定他是占領行動的主導或指揮者。這樣的查核及斟酌,不能說偏離法治精神吧?

楊翠護子心切,可理解,但若據以批政府「凶狠殘暴」,是否公平?馬江等人,論軟弱無能或有過之,但若論凶狠殘暴,應是不及吧?這次針對警方行動,網路上瘋傳幾種說法:有醫師遭警毆打,有學生被電昏,有鎮暴警察踩人,有人送台大醫院死亡…;最後多落得相關單位否認,或證明資訊有誤。但仍信者恆信,並繼續散播不實謠言。

還有媒體播放臉上掛彩的一學生受訪感言,說自己父親也是警察,痛心「國家瘋了」,逼得人民相殘。學生心情可憫,但且設想:若有飆車族進占派出所,警方驅離導致雙方受傷,能稱之為「人民相殘」嗎?這次事件由群眾進占行政院而起,在拿出油壓剪破壞拒馬的那一刻,就已觸法,警方驅離乃保護公務機關之必然,哪一執政黨可免於此選擇?蘇貞昌若仍在閣揆任內,有可能「歡迎攻占行政院」嗎?有可能聲援群眾控告執法警察「殺人未遂」嗎?

今天警方面對群眾抗爭,距離二十多年前廢刑法100條那個年代的警方行動,態度和手段皆不可同日而語。今昔相比,親身經歷者應說句良心話。姑且不必拿極權國家為例,就算看看美國警方如何對付脫序群眾,台灣警方配得上「血腥鎮壓」的大帽子嗎?其實這正是台灣民主化進步的見證,更值得珍惜目前成果。台灣是否真走到「國家凶狠殘暴」而必須「推翻體制」的階段?抗爭學生縱然憎惡國民黨,應誠實自問此刻倡言革命的正當性。

   
民意論壇
去梯言/政院淪陷誰之過?
公孫策/聯合報
學生攻進了行政院,行為乖張,當然此風不可長。但是,這件事情怎麼會讓它發生呢?誠然,沒有法治就沒有民主。可是,法治不是單靠法律來治理國家,執法態度和執政周密,是兩項必要條件。

殷商的法律,對「棄灰於街」的人處以重刑。子貢認為過重,去問孔子。孔子說:「這是治國之道。因為棄灰於街會汙染行人,行人不高興就會發脾氣,發脾氣就會吵架、打架;嚴重的話,還會演變成家族間械鬥。重罰可以讓人民不在街上倒灰,消弭了可能的爭鬥。這就是治國之道。」

馬政府執政近六年,政策退讓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這一次不肯退讓,反而大家怪他。占領立法院當然是不法行為,可是,學生為什麼認為如此不法行為可以讓總統必須回應學生的訴求?還不就是因為「馬性柔弱」,總是退讓,而且抗爭越激烈,退讓越快嗎?這是執法態度層面。

南北朝的最後一幕:北方隋帝國將領賀若弼,每次在江防部隊換防時,都先在廣陵(今天蘇、揚州)集結,旌旗篷帳遍野。南方的陳帝國,起初都為之緊急動員戒備。久之,視為尋常,乃不復戒備。

於是,賀若弼選了個正月初一,大軍集結,忽然自廣陵渡過長江,陳國沿江部隊,完全沒有查覺。長江天塹一旦被突破,陳國沒多久就亡了。

上千學生聚集在立法院內外,各種聲援團體混雜其中,這比前述故事中賀若弼的軍隊動向還難測。行政院近在咫尺,怎麼就認為不會「有事」,晚上只留四十人警力駐守?

我說的不是兵法,是執政心態輕忽。這跟eTag糊塗上路、戶政新系統大亂,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先以為事情簡單,等出了問題後仍掉以輕心。陳國軍隊以為沒事,而失守長江天塹,事實上,陳國內政早已處處螺絲鬆脫;這次行政院也是一樣,設想若當天未能「收復」,跟立法院一樣被長期占領,中華民國政府豈不打烊了!

然而,「沒有法治就沒有民主」,仍然是至理名言。法治雖然是執政者的責任(再次提醒,執法與行政兩個層面必須並重),但也需要人民(包括學生)一同維護。奉勸為這次學潮而私心竊喜的人士:社會動亂是獨裁出現的溫床。可不要讓台灣的民主毀於一旦。

   
學運效應/對話包容 導引明日棟梁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台/聯合報
學生占領立法院,造成台灣政局、年輕世代對政府的信任度及國際形象,均已蒙上多層陰影,絕非台灣之福。在此風雨飄搖的重要時刻,特需更高的政治睿智與群智努力。

憶起一九七一年十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等來台大座談會,談及他們最害怕電話鈴聲,深憂接了一通來電,又是一個國家的斷交結果!那時楊次長特別問及台大學生的第二外國語要求與訓練為何。一九七二年九月,進入台大校園椰林大道兩旁全是中華民國國旗的旗海,因為日本決定與我國斷絕外交關係!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卡特總統宣布「中美斷交」。

其後,在美國參與多次熱血沸騰的示威遊行,猛然驚醒,培養年輕一代團隊實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此時李國鼎政務委員飛來加州,問我們:「國家若需某某方面的人才,您們能馬上找到嗎?」看到他每分鐘均忙在交代該辦事項的熱誠,不得不為之動容。那時國家處境如此艱難,但大家同心協力奮進。當年留學生的刊物在美國東部是「波士頓通訊」,美國西部是「進學期刊」,如今我們均紛紛回國服務,珍惜台灣更能勇往挺進。

也許台灣民主化後,政治舞台的掌門人尚未培養包容力與溝通藝術,而相關首長因十分急切,反而對民眾憂慮沒有提出更具說服力的長遠規畫。舉例來說「服貿」通過後,對台灣醫療品質的影響,是須要深入研究;更何況台灣偏遠地區的醫療問題由來已久,政府許多制度革新不是起步太晚,就是缺前瞻性,令人擔憂經濟掛帥之下,反易喪失珍貴的台灣價值。試想海峽兩岸三地為了經濟發展犧牲了多少讓子孫受益的長遠利益!台灣價值必須有更深謀遠慮的規畫。

在加州大學柏克萊求學時,深深感動該校對年輕人的態度是「今日的學生是未來的社會、國家明日之星」。很高興得知馬總統終於將與學生對話,何不在服貿案決定前,增列學生與相關團體代表,集思廣益,化敵為友,畢竟他們十、二十年後掌舵,更能為大眾謀最大福利。猶如北歐國家早已邀請年輕世代參與氣候變遷的未來體制規畫,讓青年提早思考社會、國家需要以肩負重任。

在台大前校長傅斯年三月廿六日冥誕的今天,以教育的包容力導引,豈不更妥?

   
審自貿協定 國家威信vs.公民監督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聯合報
最近有學者贊同學生抗爭立場,認為服貿協議黑箱決策,立院又未盡把關責任,學生挺身而出應予高度肯定,還特別舉美國「貿易促進授權法案」(TPA)立法為例,認為商貿談判就應仿效該法原則,不僅過程必須公開透明,國會也應有充分時間與機會,對協議內容進行縝密審查。

服貿協議審查夠不夠透明,或國會監督是否充分,由於國情不同,很難客觀論斷。但TPA的內容,其實正否定了當前學生的訴求,甚至對在野黨主張逐條審查,也給予當頭棒喝。

美國國會為了便利行政機關順利進行國際商貿談判,在一九七四年制定「貿易法」時,特別創造了「便捷運轉機制」概念,二○○二年修法時改稱TPA,「貿易促進授權法案」。

依照TPA程序,當總統完成與外國政府國際商貿談判後,須將施行法規提交國會審查,此與我國服貿送交立院並無二致。但TPA規定,參眾兩院的多數黨領袖,無論是否與總統為同一政黨,在收到法案的第一天,便應立即排入議程不得延誤。而參眾兩院委員會或院會,均不得對法規內容進行任何修正。相關委員會須在四十五天內審查完竣,期滿則法案自動送交院會二讀。

兩院院會在法案離開委員會後的十五天內,便必須進行全案表決。院會審查期間,兩院最多只能安排廿小時的辯論時間。參院少數黨所慣用的「冗長辯論程序」,在這類的商貿法案上完全不適用。此一設計,正是為了避免類似服貿,歷經九個月出不了院會大門,造成國家威信的損害。

強調行政立法制衡的美國,給予總統如此廣泛的授權,當然讓國會領袖感到不安。故一九七四年制定該法時,還特別訂有八年的落日條款,但為了因應後續對外談判需求,該法在一九七九、一九八八與一九九四年被數度展延。這期間美以、美加、北美自由貿易區、烏拉圭回合談判等,均在TPA程序下獲得國會通過。二千年布希競選總統時,還以延長該法為政見,由於TPA程序的確有助於美國的對外貿易擴展,國會乃在二○○二年再度將法案延長到二○○七年。利用這延長的五年,美國完成了美澳、美智、美星、美韓等近十國的自由貿易談判。

儘管TPA剝奪國會實質審查商貿協議的權利,歐巴馬總統在二○一二年還公開稱讚該程序的必要性,認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還是必須借重此一程序。雖然有議員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黑箱談判等於讓既有薪資法、作業安全法、環境保護法等形同具文,而外國的匯率操控、國營企業、網路銷售等,更對美國企業不利。

但今年年初,參眾兩院還是提出了新的「兩黨國會貿易優先法」企圖讓TPA再度復活。雖有議員以「透明度」與「責任歸屬不明」加以責難,但提案者則反覆強調這個便捷審議機制,是美國與環太平洋國家及歐盟談判自由貿易的「重要工具」。在歐巴馬強力支持下,法案通過應該指日可待。

如果學生占據立院真的就是要迫使政府採取類似TPA的「透明公開」審議,則這場行動便等於開社會一個大玩笑。因為立院審查服貿程序儘管有不少瑕疵,但的確已超過美國TPA規定。話說回來,群眾運動本來就是追逐虛幻理想,誰又在意真相為何?

   
民主解決 綠政客別躲學生背後
高源流╱資深媒體工作者(澎縣馬公/聯合報
抗爭活動是民主多元化社會必然會有的平常事。長期以來,台灣的學生,都被人家認為只會上網,只關心能不能打電腦遊戲,過不了苦日子的草莓族。如今能有大學生因為關心國家大事,而走上街頭抗爭,表達他們的訴求,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是件好事。就因為這樣,我們社會對大學生都持有一種特殊的期待與高度寬容。

在這種寬容心理下,媒體在報導犯罪事件時,一般人的犯罪,會指名報導,大學生的犯罪,就姑隱其名,給予自新。這也是為什麼,這回衝入行政院的群眾,恣意破壞,亂翻人家抽屜,還擅吃人家太陽餅之後,仍然有名人對這種行為,持寬容態度,說學生吃幾塊餅又如何。其實,這不是幾塊餅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擅動他人財物、偷吃人家東西的人品與家教問題。

手段低劣,不會使目的高尚。群眾為某個議題抗爭,手段高尚,那麼其成就必然也高尚。反之,群眾在抗爭中用了不高明的手段,甚至不甚高尚,那麼這個抗爭的社會非難性就相當高。講到手段,那就不得不提到民進黨以及綠營在這一事件中耍的手段,非常不光明,不道德。

我們有很多法律,對成年人夥同少年犯罪,有特別的處罰規定。其意在保護成長中的少年,不受誘引而失足。我們社會對大學生的高度寬容,也是基於類似想法。但綠營政客在光明處的爭鬥中敗下陣來,就利用我們社會對大學生的寬容,讓綠色陣營中的大學生出面,打著學運名號,號召年輕學生四處衝撞。然後,這些政客又擺出一付關心學生的臉孔,做盡好人。

大學生參加什麼政黨,他們要為藍,或者要為綠的政治人物工作,這是他們的自由與選擇。像這次反服貿抗爭,幾位年輕學生敢於公開他們是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也是負責任的表現之一。他們比起民進黨,甚或某些綠營政客,只敢暗中躲在大學生背後指點,或者隨著學生的占領行動,搞破壞,掛台獨旗幟,光明多了。

就因為這次反服貿抗爭,諸多領頭的學生來自綠營或與綠營關係密切,而那些教授,也大多是綠營團體的人。我認為,大家在看待這一抗爭的時候,應該從真實面稱它個綠色學運,否則將侮辱了學運的神聖性。

攻占是手段,勝利退出才是目的。沒有想好如何退出的攻占,其實就是受困。這道理學生如果不懂,但那些在背後下指導棋的綠營政客們應該懂。與其坐視學生陷入困境,不如出面紓解,讓服貿回歸民主機制解決。

   
約訪談Interview
會計師執行「外部審計」時,特別是針對受查對象為公發公司,而評估財務報表有重大不實表達之風險時,有無可能要對受查對象有關人員於必要時進行約訪談?這是個有趣問題。

噩夢中的喜劇,絕無冷場的北野武
小時候偷香油錢、搞學運是為了泡妞、NHK節目上露屁股、騎機車撞路邊護欄而毀掉半張臉……外星人?還是根本腦子有問題?!他是北野武,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家兼娛樂大師。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