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製作夢田文創「巷弄裡的那家書店」戲劇,因為劇本編寫所需,讀了許多書,其中一本是魯迅的「吶喊」。書中以沒窗戶也難破毀的鐵屋子,隱喻「五四時期」的舊社會,看到其中一段,我就想到去年香港的鐵屋吶喊,大學生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發起「鐵屋吶喊,撤回課程」大集會,看到一群年輕人不願意關在鐵屋哩,而向外吶喊。今天台灣的學生們為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正聚集在立法院內,也發出了吶喊,吶喊他們心中的信念。 看到這些年輕人的吶喊,我很激動,他們比我早這麼多年就知道自己要什麼,明白自我思考這件事,那我們怎麼還能繼續沉睡?離開電視台這三年,常有媒體問我,為什麼要從主流舒適圈出來做文創產業?因為我相信,只要能把一個自己堅信的價值做好,就像是蝴蝶效應,就可以影響改變身邊的一些事。
受到數位化的影響,現今傳播環境比較碎片化,娛樂八卦的比重很高,較不重視知識性內容和文化,更沒有生命價值的傳遞。但是從最近很多的社會事件,比如洪仲丘的白衫軍、大埔事件,甚至是今天的「學生反服貿」事件,或是我較常接觸的文創團隊,這些台灣的年輕一代,心中不再只是追求要變有錢這樣的主流價值,他們在乎的是,自我的貢獻和自我的生命體現。
像最近我因戲劇製作所需,採訪了很多獨立書店的經營者,每個經營者的思想態度、生命處境、他們與顧客的互動,他們勇於選擇人生的信念,還有書店與所在的社區環境,都展現了一種以前台灣社會較少出現的樣貌,每個都很有意思。
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有強烈的個人主張和自我價值觀,因為這就是創新及改變的起點,而且我相信他們會堅持得比我們更長久,也會自行判斷,所以老一輩真的不用太擔心。就像是跑馬拉松,對他們而言,結論不是他們的重點,重要的是有沒有那個過程。反而現在的年輕人更懂得從失敗中找到價值,去思考事情的核心,檢查並修正自己所做的事。
年輕世代可以想一想,怎麼樣在自己習慣的溝通基礎上,再多利用些各式不同的「聰明」方式與社會對話?帶著社會去「看」更多東西?
我很喜歡尼采說的一句話:「你所擁有的,遠比你知道的還多。」當我們把身上有價東西都拿掉,還剩下什麼? 也許是熱情,也許是勇氣,才能體現初衷價值。我覺得,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都需要吶喊一下。重要的是,在這條路上繼續保持自我思考,很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